韓國經濟成長副作用 壓力大自殺率高

人氣 120
標籤: ,

【大紀元2014年06月01日訊】(大紀元記者黃捷瑄編譯報導)提起韓國,首先想到的或許是傲人的經濟成長,然而韓國報紙卻常出現某名人或政治人物受辱自殺;學生因為沒有進入一流大學從大橋一躍而下;或者生病的爺爺以「減輕家庭負擔」為由自殺。韓國的高速經濟成長,究竟給他們帶來多少副面影響?

據《全球郵報》報導,為了要在工作、學業、人際關係、照顧家人上「成功」,韓國人生活在高度精神壓力下,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統計,在發達國家中,韓國的自殺率最高。韓國每天平均有40個人自殺,2012年,自殺成為韓國第4大死因。

當年輕人沒有實現社會對他們的期待,或沒有找到完美工作或伴侶時特別感到無助,而老年人會以減輕照護的負擔而結束生命。此外,據OECD,韓國在離婚率、酒精消費及家庭債務上都「名列前茅」。

「文化矛盾」

近20年來,韓國自殺率增加了2倍(近2年增加速度趨緩)。賓州大學的社會學家帕克(Ben BC Park)說,韓國的經濟高速發展,隨之而來的經濟及社會轉變對民眾形成令人困惑且高壓的「文化矛盾」,在極端的情況下導致自殺。換句話說,這是新與舊的問題。

現代、個人主義經濟需要在學校及職場激烈競爭,而傳統儒家期望年輕人互利互惠、照顧家庭,韓國年輕人被夾在這兩種文化之間。

帕克說:「人們接收到的訊息是抵觸的。家庭在傳統上有著促進認同感及有效社會福利的作用。但決策者還沒有為個體設計足夠的政策,而寧願把負擔給核心家庭承擔。」

帕克說,一些貧窮及受苦的韓國人自殺,他們是社會福利制度沒有照顧到的人;其他因為沒有考上理想大學或取得良好工作而自殺;極為稀少的是以公開自殺作為政治抗議。

此外,韓國雖然有精密計算的健保計畫,但國家為了保持其出口競爭力,以最貧窮的人民為代價,將最低工資壓在每小時4.57美元,更難消除貧富差距擴大的問題。

感情脅迫

今年3月一起自殺案件震驚韓國社會。一名參加真人配對節目「另一半」(The Mate)的29歲女子千(音譯),在拍攝節目的旅館內自殺。她的遺書說,她的生命「充滿戲劇性」,不想再活下去。千在節目錄製結束後自殺。

該節目為SBS電視台的實境節目,讓12名青年男女在稱為「愛情村」的旅館內生活一週,節目跟拍他們的生活、想法。參與者也會遇到種種競爭、考驗,以在節目結束的時候得到配對機會。

批評認為,節目中的參與者為了找到戀愛對象,必須通嚴酷的考驗,使參與者在巨大的情感壓力下。

死者的朋友後來對媒體說,千擔心導演打算把她描繪成悲慘的棄兒。SBS電視台對此道歉並停播節目,但拒絕對事件負責。

高齡一代 半數陷貧窮

5月28日首爾地鐵及全羅南道的療養院分別發生縱火案,後者由於醫院多為60至80歲的老人,造成21死7傷。警方逮捕了犯下地鐵縱火案的71歲男性乘客及在療養院縱火的82歲療養院院友。

這是韓國高齡族群面臨問題的冰山一角。《衛報》報導,高齡人口成了韓國近年高度經濟成長下貧窮的一代。

儘管韓國近50年來經濟成長快速,擠身工業化國家之林,但割喉式的韓國現代社會,卻使奉養父母的傳統價值觀迅速消失,加上社會福利未跟上家庭結構的變化,當年最負責任奉養家長的一代人,現在成了相對貧困的族群。

半數以上的韓國老年人生活在貧困中,是工業化國家中比例最高的。諷刺的是,韓國人以花大錢給孩子請私人教師,以及購買奢侈品而著名。

在首爾市中心的垃圾堆,常見老人拾荒,拿大疊紙板換取微薄收入。專家說,這些高齡窮人在工作時期都過得舒服,甚至是富裕的。他們在退休後生活品質倒退,是一群國家對待老人的方式劇烈變動下的犧牲者。

孝道式微 家庭崩解

亞洲多數國家受到儒教影響,孩子應當照顧年邁的父母。不過,由於年輕一代移往城市居住,孝道逐漸式微,這個轉變在韓國特別突出。在激烈競爭下,人們已失去關懷彼此的心靈空間。據政府調查,15年來,認為有義務奉養父母的孩子從90%減少到37%。

首爾一名退休者說:「家庭已經崩潰了。這是為什麼我們孤獨地死去。」

但韓國政府提供社會福利的腳步卻很緩慢。分析師說,只有1/3的退休者有退休金,而且支出相對來說微不足道。家庭及政府功能失調使得情況急劇惡化,2000年以來高齡自殺率已經增加逾2倍。

(責任編輯:畢儒宗)

相關新聞
韓國藝人禹鐘完自殺身亡 疑壓力大所致
韓國一男子燒政府核心辦公樓後自殺
10厘米線致機毀人亡  韓機械師愧疚自殺
已故韓國明星崔真實前夫死亡 疑自殺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