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 我要換老師」

作者:黎薇
font print 人氣: 1265
【字號】    
   標籤: tags:

兒子升小學三年級,學校規定升三年級時學生要重新分班。重新分班後,不僅同學不一樣了,級任老師也會跟著換了。開學沒幾天,這天下午,兒子放學一回到家書包一放,就氣呼呼的往沙發上一坐:「媽媽,我一定要換老師!」

咦?我這8歲的兒子雖然活潑好動,但是平時脾氣很好,很少有這麼大的情緒反應。

「怎麼了?」我停下手邊的工作,坐到他旁邊。

「你開學第一天時還說這次的班導老師非常好,今天才第三天,怎麼差別這麼大啊?」我問兒子。

「我第一天還覺得她很好,說話很溫柔,還發糖果給我們吃。沒想到今天她就變了,很兇很兇的。我和同學只是在打掃的時候說了一下話,老師就罰我們站在教室後面反省;國語小組長收作業簿慢了一點,老師就很大聲的罵她,把她都罵哭了……」

「喔,原來是這樣。」

「打掃時說話會不專心,速度慢會影響接下來的其他事情,你下次要改進喔!」

「那她也不應該那麼兇啊,我覺得她好可怕!」兒子還是有些憤憤然。

我柔聲對兒子說:「你就再觀察看看吧,也許明天就不一樣了。」

接下來的一星期,兒子仍然每天回家都不高興,總是對我說要換老師,說老師今天又怎樣,又如何如何兇等等。兒子說的換老師其實是想換到其他班級去,這樣就是不同的班導老師了。在台灣的小學裏,如果家長對帶班的級任老師有強烈的不滿意,或是孩子實在無法適應這位老師的教導方式,是可以向學校申請給孩子轉到別的班級的。

但是,我不想讓兒子有這種「隨心所欲」的想法,我希望從小培養他能承受壓力,能適應環境與能調適自己;也希望孩子在學校就交由老師管教,做為家長的不去插手。因此我對他說,我們不能凡事都去逃避,換了也不見得會更好,也許還會有其他問題,到那時又該怎麼辦?再換嗎?老師兇一定有原因,如果你都做得好,老師怎麼會兇你呢?你就做好你自己,不要害怕。

我扶著兒子的肩膀,低頭看著他的眼睛說:「你會給這個老師教也是緣分,也許正是因為你有哪些方面需要加強,才會遇到這個老師呢!」

兒子聽完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

又過了幾天,兒子一回到家就興高采烈地對我說:「媽媽,你說對了耶!給這個老師教也不是偶然的。我們班導老師是大學名校的數學專科畢業,數學非常厲害。我以前數學很差,上課都聽不懂,現在班導教的我都聽得懂,而且題目都能做對,真是太棒了!」兒子一邊說一邊在原地又蹦又跳的。

我問他:「那你還換老師嗎?」

「當然不換了啊!而且我發現老師也有溫柔的一面,只要不要『惹』到她就行了。」兒子笑嘻嘻地跑走了。

後來我去學校服務時遇到兒子的班導老師,在跟她聊天時,她無意中透露出以前她沒有當班導時一點也不兇,做科任老師很輕鬆也不用管那麼多,當了班導什麼都要管,而且學校還一再強調要老師嚴厲一點……

是啊!現在的老師難為,如何能鬆緊適度、慈威並重,不但讓學生心服口服,還要讓家長不會反彈、抗議,這確實需要下一番功夫的呢!

作為家長,我想,不論任何情況下,家長最好都不要在孩子面前去評論老師,反而要適時引導孩子去尊敬師長。除非是那種非常離譜或是出格的教育方式,否則不管老師怎麼做怎麼教,去到學校就把孩子交給老師,家長則要常與老師保持良好的互動、多了解情況、並盡量地支持老師,這樣才能把孩子教好。@*

責任編輯:謝秀捷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這件事對於我來說是一個教訓,沒有仔細研究,就主觀臆斷,自己把「Mufti Day」變成了「Muffin Day」, 險些鬧了一個大笑話。
  • 馮曦今年12歲,在學校是位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在家是位懂事聽話的好孩子。她的母親謙虛地表示自己並沒有用什麼特殊的教育方法,更不像其他的家長,給孩子上那麼多的補習班。
  • 開車送孩子上學已經10年了。原本不會開車的我,在孩子轉學後,因為路程較遠,開始了送孩子上學之路。沒人相信我會做這麼久,當然也包括我自己。
  • 上天很公平,人生的每個階段都只有一次的機會,度過了就不能回頭重來。我們真要努力思考許多事情。
  • 「你買兩份相同的報紙回來做什麼?」看到2年級的陽陽買報紙回來後。蔣老師夫妻驚訝地問他……
  • 教育孩子,大人有責任,也總是恨鐵不成鋼,彼此之間因而有磨合的過程。但這個過程一定要陷於緊張,或養成責備、懷疑、否定口吻說話的習性,或說出責備的話,傷害彼此的感情嗎?
  • 「為什麼要聽爸爸的? 爸爸也要聽我的!」Alan發出不平之鳴。 有時候Alan覺得,我對他的要求太多了,他似乎想要多一點空間,可以自己決定自己想要幹嘛。Alan的抱怨,我完全可以理解。他在抗拒我建立的規則,他的抱怨,有時也能讓我反思自己,是不是還有更好的辦法讓雙方都覺得滿意。
  • 兩個可愛的孩子一回家,就用百米速度衝到我身旁,淘氣地說:「此次月考我們都是狀元郎耶!夫人,有沒有打賞?」
  • 年前,我們一家3口開始討論:10年後我們會在哪裡呢?可能是各奔前程,只能在網路上碰面吧?!現在數一數,還差3年就到期了,而孩子們也陸續面臨未來的人生規劃問題。這幾天,聽了兒子、女兒的討論,我放心多了,他們真的有感受到社會的壓力、台灣的壓力、世界的壓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