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創故事】5位「土」女 搭起華文最大土耳其網

土女時代5位共同創辦人,中間為執行長范瑄。(土女時代提供)

font print 人氣: 535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6年09月27日訊】(大紀元記者張原彰台北報導)青年創業充滿挑戰,但若能結合學理基礎、母校人脈,更容易獲得致勝機會。網站「土女時代」從女性視野出發,介紹土耳其當地飲食、語言、藝文、時事與旅遊資訊,內容包羅萬象,2014年建置至今已累積超過50萬的瀏覽量,也是現今首屈一指的華文土耳其網站,為赴土耳其旅遊者或文化愛好者提供寶貴資訊。但如此規模的資訊平台,幕後團隊為5位政大土耳其語文學系畢業的小女生,從編輯、行銷再到寫程式幾乎一手包,目的在於分享熱愛的土耳其文化。

去年3月分,土耳其航空開航伊斯坦堡直飛台北,為台灣民眾赴土耳其旅遊開啟方便大門,加上部落客分享與媒體介紹,更增加民眾赴土旅遊的意願,而早已深耕於提供土耳其資訊的華文網路平台「土女時代」,此環境下,也成為聯結國人與土耳其的重要窗口。

土文系女孩們 分享起源

「土女時代」並非順應潮流的急就章,粉絲團早於2012年創立,並於2014年加入網站經營。穩健深耕,背後動能來自幾位女孩對分享土耳其文化的熱情,創辦人暨執行長范瑄說,「剛開始是為了分享課堂上學習土耳其文化時的情形,希望利用這些專頁進一步介紹土耳其。」

其實范瑄在就讀政大土耳其語文學系之前,對土耳其的認識也與多數人相同,處於一知半解,甚至充滿誤解。她談到,自己開始只是想學語文,但在深入認識土耳其後,發現與想像中不同,這個國家並不如一般人想像的落後,反而相當繁榮,其中飲食模式更是相當豐富,土耳其菜與中國、法國齊名為世界三大菜系。

此外,土耳其對相異文化、信仰的態度相當包容,她舉例,在土耳其的聖索菲亞大教堂能同時見到基督教與伊斯蘭教遺跡,這在世界上是相當少見的風景。另外,土耳其不同於阿拉伯,不會硬性規定女性得戴著頭巾,民風相對自由,這種寬容與多元的社會態度深深吸引范瑄,但同時也發現台灣人對於土耳其的認識,有嚴重資訊不對稱的現象。

秉持熱血精神 突破難關

想進一步介紹土耳其,只依賴臉書粉絲專頁顯得力度不足,因為不能廣泛容納資訊。只是對學語文的范瑄來說,建置網站隔行如隔山,但她靠著閱讀各類書籍,搜羅多方資料,摸索出建置軌跡,並成功完成網站建置。她說,「這個過程很重要,也是我後來秉持的精神,就是只要用心,沒有什麼是學不會的!」

網站做出口碑,內容得下功夫,范瑄說,其中一位共同創辦人在土耳其當地能夠進行實地採訪,另有3位成員負責內容,此外因她們畢業於相關系所,具有相關專業人脈,同系的學弟妹或系上教授皆樂意投稿。她們特別強調資訊的準確性,會請土耳其相關單位或是系上老師進行內容確認,替網站文章品質把關。

網站多元題材 顛覆想像

至於網站內容的題材,范瑄說,她們出身於台灣,會以台灣人的角度進行思考,選擇台灣人感興趣的美食、旅遊等主題,從不同面向推廣土耳其,也曾邀請系上教授開設美食講座,進一步分享土耳其食譜,拉近民眾與土耳其的距離。

旅遊主題編寫上,她們特別對台灣人遊土耳其會碰到的簽證、語言等問題進行介紹,提供全面的旅遊建議,「不少人去土耳其前都會來我們網站,現今中文的土耳其資訊相當少,蠻多人會問我們土耳其安全情況、注意事項與行程建議,不過有更多人是看了我們的文章而決定去土耳其,這點我們蠻開心的。」

維持網站的營運,這群剛畢業的小女生,正嘗試不同的行銷方式,范瑄分享,她們透過分享資訊導入商品販售資訊,目前主要以土耳其保養聖品玫瑰水為主,「我們會挑選土耳其當地最好的商品,或是產自土耳其當地名店,但能真正符合台灣人的口味,這也是我們的優勢之一。」未來也盼循此模式,增加販售各種異國商品,包含北歐、俄羅斯等地的零食、糖果。

范瑄說,因現今旅行社的土耳其行程皆大同小異,對此熟悉度並不如她們,土女時代未來也將與台灣旅遊業界合作,協助規劃具有特色的土耳其行程,進一步推廣土耳其。◇

土耳其的彩繪碗。(土女時代提供)
土耳其的彩繪碗。(土女時代提供)
土耳其當地的旋轉舞。(土女時代提供)
土耳其當地的旋轉舞。(土女時代提供)
土耳其當地的知名景點卡帕多奇亞。(土女時代提供)
土耳其當地的知名景點卡帕多奇亞。(土女時代提供)

責任編輯:芸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今年8月訪台學中文的伊拉克庫德族歐可讚(Karzan Noori Othman)曾走訪多國,對台灣的治安和交通網絡讚譽有加,未來希望接觸更多華語文經典,並帶所學回家鄉。
  • 城市也有生命。當今世界級的大都市,有一些——如巴黎已走過兩個千禧年;相比之下,另一些則如同處於未成年時期。近日美媒「商業內幕」匯整了八座全球大都市的老地圖、有關繪畫和老照片,帶讀者一窺其生命歷程。
  • 筆者曾於國家圖書館查找抗日戰史資料,發現一本全新改版的《中國陸軍作戰各大戰役實錄》珍貴史料,然而此書在各大書局中卻未發現販售,因此只得聯絡作者,想購買此書。2009年,筆者與友人一同拜訪作者楊濬彥先生,因此發掘了這位已高齡九十九,一生反共的國民黨抗戰老兵的精采故事 ,他的一生彷彿是中國近代史的縮影......
  • 中國第一貪江澤民家族斂財萬億;嫡孫江志成躲貓貓起家坐擁5千億資產;江志成借毒生財,涉核酸收割;江澤民死失靠山,江志成榮登殺豬榜頭號追蹤目標。
  • 與西方基督教相關的聖誕老人(Santa Claus)和東方的壽星老人一樣都是民間喜聞樂見的傳說人物。不同於只留在傳說中的東方老壽星,每年聖誕期間,世界各地都會有成千上萬的聖誕老人同時出現在我們的真實生活中與大家共慶聖誕。
  • 戰爭中的的神蹟,一人俘虜132人怎麼做到的?為神服務與向國家效忠,在戰場上如何兩全?懸崖上的軍醫,硝煙中如何一人救下75名傷員?
  • 出生於俄羅斯的亞歷山大‧格拉博維茨基(Alexander A. Grabovetskiy)很早就發覺木雕十分迷人。大約五歲,他就對當地的禮品店中那些手工製作的木雕玩具——雕刻的熊及其它小動物,深深著迷。他還記得他不停地問自己:「它們是怎麼做出來的呢?」當時,小小年紀的他一點也不知道木雕會成為他的世界,而一把簡單的木刻刀會是他在蘇聯與美國的救星。
  • 方形臉上戴著方形眼鏡永遠掛著和藹笑容,奉獻台南藝術文化教育一甲子,獲頒「台南文化獎」、「教育奉獻獎」等,教育家兼藝術家潘元石是台南許多人敬愛的潘老師,也是奇美博物館親切的潘館長。
  • 中國人權活動家、新公民運動成員之一的張寶成在2013年那次被抓之前,曾經對當時的未婚妻劉珏帆說過一句話。他說:「中共這堵牆看著很高、很堅固,可是如果我們每個人用適合自己的方式,在自己能承受的壓力範圍內做公民維權這些事的話,哪怕你轉貼、圍觀、哪怕拿牙籤去摳牆縫呢,每個人都對著這堵牆使勁,那麼這個獨裁專制制度結束的日子就不遠了。」 劉珏帆回答說:「我沒有你張寶成的勇氣去坐牢,那我就做一根牙籤吧,去摳牆縫,讓這堵牆早一點倒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