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什麼影響健康更多,環境還是心理?

調查顯示:居住在市中心的人更健康

文/胡悅寧

人氣: 209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大紀元2017年10月10日訊】在大城市郊區擁有一棟獨立屋,既能方便進城上班辦事,又能隨時享受環繞周圍的如茵綠草──這是很多人的理想生活,很多專家也認為這比城市生活更健康,但如果把心理健康也考慮在內,也許會得出不同的結論。

經濟及科技發展改善了人們的生活,但同時也帶來了環境污染、罪案增加等社會問題。很多人也厭倦了喧嘩、燈紅酒綠的都市生活,以及過分商業化的經濟活動。

近年環保人士不斷提倡綠色生活,鼓勵人類回歸自然。在英國,很多人都希望工餘時間可以享受一下寧靜的家居生活,可以的話,都會選擇在離市中心較遠、人口較為稀少的郊區居住。政府的政策也不鼓勵發展商興建多層公寓式大廈,認為它會降低國民的生活質素。

不過,最近英國牛津大學與香港大學合作的一個針對42個英國城市的研究報告顯示,居住在市中心人士的健康,比在郊區居住的人士為佳。

報告指出,人口密度較高的地區,購物、娛樂及社區設施都比較集中,人們步行的機會大大增加,是提升健康的最主要因素。此外,這裏的居民也更容易接觸其他人,社交生活因而比較活躍,也是促進身體健康的另一原因。

喝一杯下午茶,感受一下城中熱鬧,不然就會有些「與世隔絕」的感覺。(Depositphotos)
喝一杯下午茶,感受一下城中熱鬧,不然就會有些「與世隔絕」的感覺。(Depositphotos)

我們一家四口在五月從香港移居英國。香港地少人多、處處高樓,居住環境十分狹窄。來到英國,我們在近郊租住一間獨立屋,四周環境十分幽靜,可說得上鳥語花香,比起香港擠迫的生活不可同日而語。但我和太太每天都要往市中心走走,喝一杯下午茶,感受一下城中熱鬧,不然就會有些「與世隔絕」的感覺。

多步行、多運動可以提升健康,已是人所共知的事實。正常的社交生活,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積極的生活元素。

西方有一句諺語:「沒有人是一座孤島。」所謂「人生得一知己,死而無憾」,每一個人的心底裡,其實都渴望能夠與其他人真誠地溝通、得到其他人的關心和支援。不幸的是,對大部分人來說,這希望好像永遠遙不可及。究竟問題出在哪裡?

在現今社會,人與人之間充滿戒心,互相缺乏信任,個人的種種情況和問題,都不想和其他人分享。說得好聽一點,保障個人私隱是每個人應有的權利,也是尊重他人的表現,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它的根源在於我們害怕一旦讓他人知道自己的問題,會招來惡意的攻擊。

很多人甚至面對重大個人問題時,也不願尋求幫助,媒體中報導出的自殺事件,不少都是因為和他人溝通出現問題,結果帶來不可挽回的悲劇。

這個困局固然和社會大環境有關,但要打破這困局,也需要個人的努力。每個人都可以從本身著手,提高個人修養和自信。比方說,我們可檢視一下自己的價值觀,如我們太重視名利得失,會為自己造成很多不必要的壓力,增加與他人之間的敵意和對峙,對人對己都沒有好處。

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能做到光明磊落、問心無愧。經常以善意處理所遇上的人和事、待人以誠,雖然看上去有時候會吃一些虧,但可以争取到別人的信任和結交到真正的朋友,這是用多少金錢和物質都買不來的,也為我們的生命增添了不可多得的色彩。

責任編輯:文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