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在一堆災難中催生《星際大戰》 導演訴說追夢背後辛酸

【大紀元2017年12月29日訊】(大紀元記者裴晏編譯報導)人們都喜歡聽關於「反敗為勝」的故事,因為它特別能激勵人心、啟發人向善、勇於面對挑戰及突破自我。《星際大戰》導演喬治·盧卡斯(George Lucas)的奮鬥過程本身就是ㄧ個感人的故事,卻很少受到大眾關注。大家只專注於他後來的成功,其實,他道道地地是從災難中站起來的,來看看他如何反敗為勝。

一部影片改變好萊塢電影生態 更改寫了他的一生

首部《星際大戰》的誕生過程非常地崎嶇,也非常地坎坷,簡直可以用「災難」來形容。而且這些災難的「精采」程度不亞於影片的內容,如果「精采」也能用來形容五花八門的災難的話。

當時,盧卡斯一人獨自攬下寫劇本和執行企劃的重任,卻在籌措資金時到處碰壁,他苦苦找不到慧眼視英雄、願意相信他的「伯樂」。

後來,由於他拍攝的《美國風情畫》(American Graffiti)票房相當成功,電影公司才勉強答應出資拍片預算不高的小製作《星際大戰:曙光乍現》,因為極度不看好所以還同意將影片版權送給盧卡斯。對照後來這部影片驚天動地的成功,對方可能捶胸頓足、後悔莫及吧。

雖然有人願意提供資金,但是連製作人也不看好這種科幻故事。製作人會支持的條件是,以後要替他拍片。最後盧卡斯只能被迫接受預算低得可憐的片約和低廉的片酬,這一切的讓步只為成就他的信念——相信這個故事一定會受到人們的喜愛。

盧卡斯曾說過:「永遠記得專注你的夢想,夢想決定你的命運。當人們告訴你那是不可能的事時,你就是在往對的方向邁進。」

2017年4月13日,適逢《星際大戰》系列電影40 週年,馬克·漢米爾(Mark Hamill,左)和喬治·盧卡斯(右)於佛州奧蘭多出席星際大戰慶典(Star Wars Celebration 2017)。 (Photo by Gustavo Caballero/Getty Images)

史上最賣座票房的影片 卻是從「被羞辱」開始的

籌備第一部片《星際大戰:曙光乍現》時,盧卡斯每踏出一步,都會迎來更多挫折,而他的步伐卻只有更堅定,沒有退縮。這部影片在一片質疑聲浪中被他一步步催生出來。

他寫的劇本沒有任何電影公司有興趣,被批判得一無是處,因為他們說「沒有觀眾會喜歡科幻小說、那是騙小孩的故事!」、「人物角色太稀奇古怪了!」、「這種故事太不切實際了,沒人看得懂!」當然還有更難聽的話,很多人直接就丟下一句「你瘋了嗎?」

但是,再多的羞辱和看笑話,都只是讓盧卡斯更相信:「這部電影即將改變好萊塢」。

困難重重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資金到位就萬事吉祥了嗎?沒有,更具災難性的挑戰還在後頭呢。

一開始拍片的過程,就好像它註定要失敗一樣——所有的災難接踵而來,目不暇給,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拍片過程本身簡直就是災難片的寫照。

盧卡斯需要的特效團隊一個也找不到,好萊塢沒有一個視覺特效藝術家,他必須得從零開始,打造一個特效工廠。

拍片時,電子設備故障更是家常便飯,再加上劇組人員受傷發生意外也是司空見慣。

在開拍前一週,整個拍攝現場還被一個暴風雨肆虐,造成一團混亂、慘不忍賭。

因為沒錢再製作新道具,他只好用別的片場用過的二手戲服和道具,或跟別的攝影棚借道具,結果每天都在跟時間賽跑。

工作團隊拒絕加班和超時工作,所以他得精準抓緊時間拍下每一個鏡頭,連團隊自己人都不看好這部電影,沒有人有他的熱情。甚至包括幾乎每個演員在內,沒有人相信這部電影會成功,他們認為這部片票房失利是很正常的。

影片上映前 排山倒海的壓力幾乎壓垮他

但是,在所有人不看好甚至冷潮熱諷的窘境之下,總是被人潑冷水的盧卡斯仍然堅定不移,自始至終信心十足地勇往直前,克服所有困難,讓影片如期上映。

每一天,關於這部影片將註定失敗的跡象越來越多,要一夜之間扭轉態勢似乎是不可能發生了。越接近影片上映的日子,盧卡斯的心理壓力就越大,幾乎到要崩潰的地步了。

他是個天生性格內向、不善表達自己的人,所以無法表達清楚他心中的夢想和創意,沒人知道他到底在玩甚麼把戲。

他看完剪接後製完成的第一個版本,卻感到空前的失望和沮喪,因為它並沒有達到他本來的預期。於是,他延遲上映日,努力修改,造成預算超出40%。

影片要上映前,電影公司不知道如何行銷這部奇怪的影片,所以他們放棄作任何行銷活動。

《星際大戰:曙光乍現》終於在1977年5月25日上映。第一輪只在35家戲院上映,是那一年最糟糕的記錄。

任何人都想像不得到的是,這部影片的口碑竟然迅速傳開來,甚至被看過的觀眾讚譽為「每個人一定要看的電影」。後來票房不斷上升,直到成為史上最賣座的電影,週邊商品價值達數十億美元,目前已經累計達到全球270億美元的經濟產值。

盧卡斯勇往直前的故事應該可以列入文化類「反敗為勝」經典排行榜前三名了吧!

責任編輯: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