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手記:把心放下 自有安排

作者:張卉中

(fotolia)

font print 人氣: 539
【字號】    
   標籤: tags: , ,

兒子三歲不到,因外婆出車禍,媽媽經常去醫院。當媽媽要出門時,他說:「趕快去看阿嬤,記得回來喔!」這麼小的孩子,就兼顧了對外婆和媽媽的思念之情。之前,我外出時,偶爾會將孩子送到外婆家,外婆很疼他。

外婆住院期間,阿姨帶兩歲的表弟回來。因孩子小,她去醫院的時間短。有一天,我意外的比較早回家。兒子得意的跟他的小表弟說:「看吧,我媽今天比妳媽早回來。」宣洩了他那隱忍已久的羨慕。

兒子三歲多參加兒童夏令營,身為志工,我忙著課程的安排,孩子由別的志工帶著參加兩百多人的活動,我幾乎忘了他的存在。志工阿姨說他好乖,都沒找媽媽。這聽起來很自然,因為媽媽向來沒時間粘他,他也練就了不粘媽媽的本事,彼此都是人在哪兒,心就在那兒,甚少牽掛。

他上森林小學時住校,只打了一次電話回家。上學不久,他的玩具被搶,那是身為獨子從未有過的經驗,於是向媽媽訴說他的委屈不解,但就那麼一次。而我這個媽媽不但從未打電話給他,甚至要一直提醒自己別忘了每週五要去接他回家。

他還很小,姑姑邀他去她那兒住,他答應了,稍大一點,我的朋友邀他也是。我們彼此都保留很大的空間,接納更多的更不一樣的經驗。甚至很多家長擔心得睡不著的事,非得跟去,例如,攀登大霸尖山這類的戶外教學,我依舊以「人的命是天定的」這樣的信念看待,該怎樣就怎樣。難道留在家裡或待在爸媽身邊就比較安全。

兒子高中時,和朋友結伴到日本旅遊、到蘇格蘭短暫遊學,都是他們自己安排,那是很值得的學習歷程。兒子當兵時,因腳部舊傷復發,回台北榮總驗傷。一路上他有序的安排,對我的照顧,倒像是他陪我去的,令我感到很欣喜。

他高中畢業後的工作、留學,回國後的工作都是自己安排的。除夕,兒子一家三口回來吃年夜飯,給了我們一個紅包,說他們生活得不錯了,要爸媽放心,令我們感到驚喜和欣慰。我們當父母的沒怎麼操心,孩子就長大了,成熟了,我們所付出的只是把心放下,聽任老天的安排。真是便宜事啊!@*

點閱【成長手記】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王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瑞典媽媽拉爾森不是醫生,更不是兒科專家、健康營養學家或食品科學專家。只是,她家裡有個嗜吃甜食的小姑娘,一天竟因媽媽不給甜食大發脾氣,引起了她的關注。那一次拉爾森真的覺得,自己受夠了女兒的壞脾氣。
  • 再過2個月過4歲生日的Rima,日前跟著爸爸自行車環島來到花蓮,特地將她義賣襪子的所得新台幣1,200元捐給花蓮市公所慈愛基金。花蓮市長魏嘉賢稱讚她勇氣十足,代表花蓮人感謝她對花蓮震災的關懷。
  • 孩子總會長大,有一天會離家遠走他鄉,父母們雖然很清楚這天遲早會到來,但卻難掩內心的不捨。美國紐約有位媽媽在兒子到外地讀大學後,深刻體會到孩子離開後的寂寞感,但誰也沒想到,兒子的體貼替她帶來莫大的驚喜⋯⋯
  • 美國佛州一位母親說,作為家長,她的職責就是做孩子的「啦啦隊長」,並拒絕成為他們的朋友或「直升機父母」,否則你將培養不出有韌性的孩子。
  • 漫無目的的育兒,是一件非常慌亂的事。有了孩子後的每一天,我們都要面對許多抉擇:替孩子準備什麼食物?找什麼學校?玩什麼運動?如果父母心無定性,總是猶豫不決或朝令夕改,家庭就會陷入各種混亂。
  • 絨毛玩具
    六歲之前還是處於自我為中心的時期,沒有所謂的「他我概念」,如果這時強迫孩子分享,其實是搶劫的行為,要讓孩子懂得「分享」,應該先滿足孩子的占有欲,然後藉由模仿、身教、品格教育,逐漸成形。
  • 很多媽媽問我,現在孩子精得很,挑戰叛逆的語言一堆,連很小的孩子都會挑戰權威,好難教!情緒就像一顆球,孩子丟出來,當爸媽的應該要適時轉化這些脾氣,千萬不要用情緒硬碰硬,不然過一陣子你就會在孩子身上發現自己的影子。
  • 當孩子表現得不如我們所預期,我們感到生氣,而對著孩子指責、批評、責罵或威脅……但我們如此反應,除了宣洩自己的情緒外,對孩子的幫助到底有多大?
  • 良好的親子溝通,可培養小孩願意訴說的習慣。(Shutterstock)
    不少父母師長總是摸不透:為何孩子老愛對立反抗?也常為這種行為的教育問題而犯愁。針對這類惱人的問題,臨床心理師釐清常見的教育迷思與誤區,並提供三招教養祕訣,指引如何有效經營良好互動,化解劍拔弩張的危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