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的秘密(三)

孩子愈大越難管教 專家提醒千萬不要硬碰硬

作者: 王宏哲(兒童發展專家)

人氣 688

很多媽媽問我,現在孩子精得很,挑戰叛逆的語言一堆,連很小的孩子都會挑戰權威,好難教!情緒就像一顆球,孩子丟出來,當爸媽的應該要適時轉化這些脾氣,千萬不要用情緒硬碰硬,不然過一陣子你就會在孩子身上發現自己的影子。

當孩子說「等一下」、「我不要」、「為什麼」

以下是在教養上,遇到孩子的挑戰語言時,我認為親子間可以各退一步的做法。

(時報出版社提供)

狀況一當小孩說「等一下」時

孩子其實很沒有時間概念,所以孩子動作拖拉慢,有時他覺得並沒有讓你等很久,所以就用這句話來塘塞。另外,其實我們在教養中,也常常跟孩子說「等一下」,結果卻讓孩子等很久,這也是讓孩子時間概念更模糊的做法,孩子會模仿學習起來。

爸媽可以這樣回應

「 我已經給了一次機會,再等最後三十秒就不等了,我一定說到做到。」

狀況二當小孩說「我不要」時

自從六、七年前我開始在網路上回答教養問題起,最常被問到的就是兩歲這個「不要不要」的年紀。我們家的老二,之前也正處於這個年紀,最近這幾個月看到網路上家長們的問題,都不禁會心一笑,怎麼全天下的兩歲小孩都差不多啊!

老是說「不要」、明明會的事情也故意耍賴要人幫忙、說了不可以做的事情偏要去做、動不動就用哭鬧的、一直都在討抱抱,有時甚至賴在地上⋯⋯。沒辦法,這是孩子心智成熟的必經過程,他們想要宣示自己的獨立性,常常以自我為中心,挑戰大人,達不到目的便以哭鬧方式宣洩溝通,企圖挑戰成功。

這樣的情緒行為表現會持續多久、強度有多強,端看大人們的教養態度正不正確了。

前陣子,只要不順老二的意,他便是用大哭尖叫的方式,接著就是吵著要抱抱,我和太太的處理方式都是冷靜地告訴孩子:「你不哭,哭完了才有抱,哭就沒有抱。」接著大人就是去做自己的事,並偶爾提醒孩子:「不哭就來抱,哭完了嗎?」不禁止孩子哭,是我覺得很重要的教養原則。

如果不是生理的其他原因(例如:肚子餓、想睡覺⋯⋯),往三歲邁進,孩子哭鬧的強度和時間很快就逐日減少。以前我家孩子在阿公阿嬤家,白天哭鬧行為沒有減緩,因為阿嬤認為孩子哭太久不好,所以都會屈服及順從。

看過我們的堅持有了一些效果,老一輩雖然也想下定決心改變教養方法,但孩子是聰明的,他們會想:「以前用哭的有用,怎麼現在會不能對付你。」於是就哭得更激烈一些,就這樣,又讓長輩們陷入另一個深淵了。

但這種情況並非無解。大家仔細想想就能發現一個秘密,那就是孩子漸進操弄的情緒,都是在找觀眾,一場戲如果沒了觀眾,演員也演不下去了。所以,我建議如果你發現孩子就是在針對你,離開戰場或換手,有時是不錯的方法。

爸媽可以這樣回應

「 我有聽到你說不要,但大哭尖叫的方式,我無法知道你要什麼,我可以等你好好說,但我無法接受你亂生氣的不要。」

狀況三當小孩說「為什麼?」時

曾經有個孩子當面對著麻麻說:「為什麼我要聽妳的?」、「為什麼妳可以,我不行?」這種挑戰叛逆的語言,讓爸媽急著跳腳,覺得好難教。其實對於這些在測試大人底限的話語,我們真該想一想及冷靜後再回答。

因為如果你氣急敗壞地回答:「因為你是小孩,再沒大沒小我就修理你!」一點說服力都沒有,而且把火山口堵住,下次絕對有更大的爆發。

但如果心平氣和地回答:「我們來想想,這是共同訂過的規定,並沒有針對你,你可以繼續說。」這樣的提醒,才能刺激孩子思考,讓他從表達裡,知道自己說的是歪理。

爸媽可以這樣回應

「 這是我們共同的規定,大家都要遵守,很公平。你可以問為什麼,但我只回答一次,之後你就要自己想想看。」

面對挑戰語言時該如何教

(時報出版社提供)

可以忽略,但不能冷漠

其實處理「麻煩的兩歲」,大人堅定一致的教養態度最重要,清楚地訂出規矩且遵守,孩子才有所適從。

如果爸媽們一味地滿足孩子的需求,只會讓孩子更自我,讓孩子動不動就拿情緒來當武器,這樣反而容易養出沒禮貌、沒同理心的孩子。當孩子真的哭鬧得很嚴重,「隔離懲罰」對小小孩是一個很不錯的方法。

我們家的阿嬤現在也會在孩子哭鬧嚴重時帶孩子到房間哭,清楚地告訴孩子:「要哭就在房間哭,哭完我們再出來吧!」下次孩子又哭時,只需要提醒孩子要去房間哭嗎?孩子很快就會停止,耍賴的行為也逐漸減少。

處理孩子情緒問題最忌諱使用暴力,這個年紀的孩子什麼都會,你情緒化,他只會更情緒化,以後一生氣,動作可能就出現了。雖然孩子每隔一陣子可能就又有新招來挑戰大人,像我太太就覺得好像每天都在和孩子鬥智,不過這何嘗不是一種生活樂趣呢?

另外,兩歲的孩子身體活動量比起一歲,增加相當的多,是需要有足夠的戶外活動的。每天至少半小時的跑跑跳跳,到戶外曬曬太陽,有助於孩子正向情緒的發展。

生活中,當孩子的行為表現有進步(例如:孩子自己脫了鞋襪等,是在證明自己獨立的行為),一定要即時讚美鼓勵孩子,不要都當成理所當然,不然孩子就會用負向的行為(如:破壞東西、打人、尖叫等),來吸引大人的注意力!

如果你發現孩子的情緒都只演給你看,當然可以忽略他一下;但接下來如果孩子暴跳如雷,那表示孩子的訊息很想讓父母接受到,他覺得大人過度冷漠了!

面對哭鬧的回應法

為了讓孩子停止哭鬧,很快便滿足他的要求,孩子容易養成「予取予求」的習性。(Shutterstock)

很多媽咪來到「天才領袖」問我,放著讓他哭,哭累了,孩子自然會停,這樣的教法對不對?其實,在行為科學上,我很擔心媽咪們如果曲解了「忽略」的定義,執行出來的教養方式,反而會讓孩子感受到的是「冷漠」。

例如,一個孩子已經很明確地跟你表達「我要你陪我玩」,可是爸媽都在忙,接下來孩子一定會出現兇、拗、「番」、哭、鬧等行為來吸引爸爸媽媽的注意力,以達到他的目的。

很多人的做法是,不理他及忽略他,認為這樣下次孩子就不會出現這種不對的哭鬧行為,自己就能學會該怎麼做。但其實這只對了一半。

孩子的哭鬧行為出來後,其爸媽可以用下面五個步驟來處理:

第一步:要先蹲下來跟企圖發脾氣的孩子說:「我們在忙,我知道你想找我,我都聽到也看到了,你等我五分鐘我就會去找你!」

第二步:進一步對孩子說:「這中間如果你都可以好好說,沒有哭,沒有鬧,沒有尖叫,我等一下就會好好陪你及獎勵你。」

第三步:再對孩子說:「如果你哭鬧,又追著我尖叫抗議,我聽不到你要什麼,事情沒辦法開始做,而且陪你玩的時間會變少。」

第四步:信守你的承諾,鼓勵孩子剛剛做到等待,分析孩子比上次好的地方給他聽。

第五步:下次當孩子又要開始哭鬧時,提醒孩子:「你上次就做得很棒,你這次也可以試試看喔!」

爸爸媽媽們要注意,行為教養學裡,並沒有一招教你對孩子冷漠,這可是會破壞孩子的信任關係,讓親子間的互動大大地打折扣的。如果孩子要找你,而且是帶著情緒的,請先理理他,讓他感覺到關心,並進一步了解孩子的需求,再決定你下一步的做法。

(網站專文)

本文摘編自《教養的秘密:無效管教Out ,科學育兒 In,兒童發展專家王宏哲的新世代教養術【全新作者序15萬本暢銷版】》,時報出版社提供

書封。(時報出版社提供)

●孩子愛唱反調 臨床心理師談4個管教技巧

●孩子老愛對立反抗?教養祕訣3招可化解

●親子關係漸行漸遠 身為父母「批評適可而止」

責任編輯:曾臻

相關新聞
孩子不聽話? 臨床心理師授三招管教技巧
孩子易怒? 心理師:三招拆除地雷 四招逆轉怒氣
終結孩子哭鬧 善用一個心法、三個策略
孩子總是予取予求? 臨床心理師談五個教養策略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