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之五

【西安事變‧蔣宋夫婦】難中不亂 尋和之路

作者:章閣
在全球圍剿中共之際,我們藉由「西安事變」,回顧蔣公夫婦對共產之惡的超前洞徹,蔣公致力於剿共的苦心遠見。(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523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題記:本系列文章,筆者以蔣宋夫婦的視角,回顧西安事變前後的歷史,一覽蔣公「安內攘外」決策超越時代的洞見,同時呈現蔣公伉儷的做人理念、傳統價值觀。雖鼎鑊在前,刀鋸在後,蔣公身在虎穴威武不屈,為萬世樹楷模,留正氣在人間。本系列也將再現信仰的力量。面臨國難壓頂,蔣夫人宋美齡於難中不亂。聖誕之日,上天再降神諭。蔣公夫婦依靠正信闖過危難,南京四十萬國民歡迎國主安然歸來……

兵變當天凌晨,張學良的機要祕書劉鼎就把扣蔣的消息發給了中共。而南京國府一直到下午,才收到蔣介石失蹤的消息。

國府收到兵諫消息,頓時各界群議沸騰。12月12日晚間11點左右,南京國府高層召開緊急會議,作出幾項決定,其中包括:
1.由孔祥熙代理行政院長職(正職為蔣介石);
2.由副委員長馮玉祥以及執委負責軍委會工作;
3.由何應欽(陸軍部長)及軍委會指揮國軍。

中原大戰前夕,閻錫山(右)、蔣介石(中)和馮玉祥(左)在中國國民黨會議中合影。(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會議還做出決定,褫奪張學良一切官職,交軍法嚴懲,同時由何應欽指揮國軍討伐叛亂。

中共蘇區共產黨人主張審蔣、殺蔣,南京國府主張討伐叛軍。以何應欽為首的主戰派,自任討逆總司令,命前方各軍立即向西安發動進攻。沒有一方想著要以和平方式解決。如果此時,無人出面阻止,一場不可避免的浩劫,將在中原上演。

中國遠征軍之中美高級將領,中左立者為何應欽將軍,時任軍政部部長。(鍾元翻攝/大紀元)

事變發生後,宋美齡正在上海開會,討論改組「全國航空建設會」一事。時任財政部長的孔祥熙收到消息,即刻趕到宋的寓所,轉告其「西安發生兵變,委員長消息不明」。宋美齡初聽此消息,不啻為晴天霹靂,匆忙與孔祥熙、宋子文、端納等人連夜回京。抵達南京,已到了12月13日早上。

宋美齡認為,在真相沒有全部明瞭之前,國府要員在短短數小時內,就決定了處罰張學良的辦法以及出兵討逆,如此處理,實在過於倉促。然而,軍方堅持認為,絕不容許叛軍推卸責任。軍方派出三十多架飛機在西安上空飛行示威,準備立即出動軍隊討伐西安叛軍。

宋美齡並不主張出兵。她認為,出兵一策並不健全,只會造成生靈塗炭,而且對蔣介石人身安全也有威脅,所以對主戰派不敢苟同。她想尋求不流血的和平方式,儘量把犧牲減至最少。孔祥熙、宋子文、孫科等人支持宋的主張。

時局緊張,前景一片黯然,到處瀰漫著悲觀的情緒。很多人都認為蔣介石凶多吉少,就連宋美齡身邊的人也開始竊竊私語,私下議論蔣委員長已經去世了。也有的說哪怕委員長倖存,也沒有生還的希望。

當時,宋美齡生出一念:我是一個女子,世人都認為一個女子遇到這種情況,必然失去理智,不能冷靜的思考。為了找到和平的解決辦法,必須抑制個人的全部情感,站在全局加以考量。她獨自思量,這件事若想妥善處理,必須得合乎人情常理,才有可能。

她下定決心不惜任何代價,與劫持蔣的西安將領作正義周旋,無論任何犧牲,她都在所不惜。憤怒,詛咒和怒罵都不是解決問題的方式。

宋美齡深信,「惟誠摯與真理乃能建樹永久之基礎。此為余生平之信念,遇西安事變而益堅 」。她相信,獲得永久建樹的基礎,是誠摯,是真理,她平生堅持的信念,在遇到西安事變後,變得更加堅決。

面對國府要員,宋美齡反覆申述,希望諸公「請各自檢束與忍耐,勿使和平絕望;更請於推進討伐軍事之前,先盡力求委員長之出險」。

多年以來,每當蔣介石出巡各省,宋美齡必會相隨。惟獨這次蔣西安一行,宋美齡因去上海就醫,故而未能隨行,為此耿耿於懷。她對自己說,如果這次她在西安,局勢一定不會惡化到如此地步。

事變之後,有要員責備蔣介石,不應當輕易冒險去西安。宋美齡當即反駁:「委員長若欲不愧為委員長,無論在何時何地,皆應作冒險犧牲之準備。彼所朝夕縈心者為國家大計,更安有餘晷顧慮其個人之安全?」蔣介石無論何時何地,都做好了冒險、犧牲的準備。他朝夕所想之事,惟有國家大計,心中裝滿了國事,已沒有閒情考慮個人安危。

蔣介石後來也曾說:「余平日一心為國,一心以為精誠與教令可以貫徹於部下,絕不重視個人之安全,防範太不周密,起居行動太簡單、太輕便、太疏忽,遂以引起反動派煽動軍隊乘機構害之禍心。」(《對張楊的訓詞》)

報紙上刊登的圖片,宋美齡常去各醫院幫助包紮和護理受傷的中國士兵。(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有人表示,為了維持國府威信,應當立即進兵討伐叛軍。宋美齡堅持主張尋找和平途徑。當時有人不理解她的做法,認為她就是一個婦人,僅僅知道營救自己的丈夫而已。

宋美齡告訴眾人,她雖然是一介婦人,然而她的發言,絕不是只為了營救自己的丈夫。「倘委員長之死,果足為國家造福,則余必首先勸其犧牲。惟目前處置西安叛變,若遽張撻伐之師,徑施轟炸,不獨使舉國所擁戴領袖之生命,陷於危殆,即陝西數千萬無辜良民,亦重罹兵燹之災,且將使為國防而建設之國力,浪作犧牲。」

宋美齡的意思很明確,倘若蔣介石之死,能夠為國家造福,那她會首先勸其為國犧牲。她也表示「倘余夫或余個人之犧牲可以為國家造絲毫福利者,余必不假思索,力主犧牲。」

她堅持要在出兵討伐之前,救出蔣介石。否則,一旦戰事開始,蔣不被自己的軍隊炸死;也會被怨恨暴戾的叛軍所殘害。不僅蔣的生命陷於危險,陝西數千萬無辜百姓,也將慘遭兵禍。宋美齡不希望這些無辜的百姓因此罹難。

面對這場國難,她是鎮定的、冷靜的。她勸諸公可準備軍備,但也竭力勸誡不要輕易開槍。一旦中央軍率先轟炸叛軍,就打開了挑釁的大門,反而為叛軍反擊提供了出擊的口實。

參考資料:
1.陳鵬仁主編:〈西安事變回憶錄〉,《蔣夫人宋美齡女士言論選集》一、論著。中正文教基金會研究平台,http://www.ccfd.org.tw/ccef001/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3278:2015-04-20-05-51-14&catid=453&Itemid=258。

2.秦孝儀主編:〈西安事變對張楊訓詞〉,《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卷十四,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1984。中正文教基金會研究平台,http://www.ccfd.org.tw/ccef001/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2960:0065-3&catid=140&Itemid=256。

3.葉永烈:《毛澤東與蔣介石》(四川人民出版社 華夏出版社),http://www.dushu369.com/mingrenzhuanji/mzdjjs/。@*

點閱【西安事變‧蔣宋夫婦】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王愉悅 #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蔣公慧眼識魔,洞悉共產之惡,致力於剿共安內。即將發出第六次剿共總令時,楊虎城、張學良與中共裡外勾結,發動了舉世震驚的「西安事變」,導致蔣公剿共計劃破產。
  • 早在西安事變之前,蔣公在軍界不厭其煩地講述安內攘外的道理。不是蔣公不抗日,蔣介石在民國十七年濟南「五三慘案」發生後,就矢志「誓雪國恥」;而行動上則整訓部隊,買飛機、建機場、聘請德國顧問,建造鐵路、公路,加強要塞的更新,全國建了四千多個碉堡、創辦冶金工業,在湘、鄂、贛、皖、豫及江浙等地區建糧倉儲存糧食,建設湘貴黔鐵路等,在在顯示他準備長期抗日。
  • 在西安,張、楊二人毫無顧忌地竭力掩護共黨分子作宣傳。在張學良率領的東北軍中,發現了共黨「抗日不剿共」的宣傳品。張、楊二人與共黨直接聯繫的情報,也陸續傳到蔣公手中。為使西安將領清醒,不被共黨宣傳所煽惑,蔣公親自坐鎮西安,準備召集諸將開會,宣布第六次剿共總令。就在這個關鍵時間點,張學良和楊虎城發動了兵變,以暴力劫持了蔣公,給國家致命一擊。
  • 台灣民主自由
    蔣經國先生是中華民國第6、7任總統。他知人善任,啟用一批優秀的官員,將台灣建設成一個經濟起飛的國家,成為當時亞洲四小龍之首。同時他晚年也解除了種種的政治禁令,讓台灣走向民主化。曾有民調統計,有超過半數的台灣人民認為他是最受到懷念,也是對台灣貢獻最大的總統。
  • 歷史上的今天,林肯:失身草莽良亦寇,一朝稱王賊亦雄。天地黑白早有定,是非成敗轉頭空。獨立自由血鑄就,想拿走就拿走?不中!
  • 蔣介石是近代知名的領導者,大多數人普遍以為他是一位冷酷的軍事強人,其實檢視他的日記與過去侍衛的回憶錄,可發現許多他個人在私底下與人熱情互動、為人設想的小故事,這些故事在他「車遊」期間最為多見,而「車遊」則是他個人最喜歡的休閒活動之一……
  • 西元1900年,八國聯軍攻向北京,這一年是中國近代史的關鍵時刻,湖南名士唐才常與革命黨領袖孫中山都在此年發動了大規模的起義活動,然而這些起義事件最後都以失敗收場,這一年也是革命黨人普遍感到最為低潮的一年,然而孫中山並不氣餒,本文將述說他在惠州起義前後的小故事…...
  • 上海市,不單中國人口最多的城市,自民初以來也是中國最重要的工商業中心,同時它也是中國近代革命家孫中山駐足居留最久的地方之一。
  • 溫斯頓·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1874—1965)不僅是20世紀叱咤風雲的政治領袖,而且是激勵人心的一流演說家、榮獲1953年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悠然自得的業餘畫家。其是非功過雖有不少爭議,但這位在至暗時刻發出雄壯獅吼的前首相仍被民眾選為「最偉大的英國人」。其危難歲月卓越的領導力,至今仍為英美政要們欽佩稱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