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松絮語:照片上的美麗

用看照片的心態看待現實,或許心情會好很多。(fotolia)
font print 人氣: 100
【字號】    
   標籤: tags: , ,

朋友第一次去草原,與我們分享她拍的照片,我看到後眼前一亮。

我的思緒好像被朋友的圖片帶到另一個世界,一個沒有煩惱憂愁、可以放飛自我的地方。在草原上盡情奔跑戲耍,可以大聲呼喊而不必擔心驚擾旁人,也可以隨時隨處停下,欣賞一下大自然的美。

我忍不住回想自己去草原的經歷。幾年前,帶著最美好的心願趕赴草原,到了之後的確感受到天高地闊,體會到一種震撼,但同時也要忍受諸多不便。去之前,我以為可以在草地上隨便打滾呢,真到了草原上卻發現到處是羊糞,髒兮兮的。

最讓我難以忍受的是,那片草原已經開發為旅遊景點,很多當地人不再放牧,而是忙於招攬客人。我們開車在路上行進時,經常有當地人騎著摩托車趕過來。摩托車聲音很響,第一次被摩托車追趕,我驚出一身汗。趕上我們後,當地人便透過車窗向我們介紹他們的牧場,說可以去騎馬拍照等。

我坐在車裡,擔心這樣對話太危險,他們沒有專心騎摩托車,我們也不能專心開車,所以擺擺手拒絕了他們。見我們不去消費,騎摩托的人便加速繼續向前找客人。而我們也並沒有安全,因為時不時還會有人騎摩托車過來對話。

一路下來,我看草原的心也被消磨得差不多了。其實,我們只想看看沒有人叨擾的草原,體驗一下遠離人群的靜謐,但現實卻是,多數地方都已商業化,走到哪裡總會有人。當然,我們也在路邊停車拍了一些照片。回家後給朋友們看,大家紛紛讚歎,就像我今天讚歎朋友的照片一樣。

也許留在照片上的總是最美的,因為省去了很多嘈雜與讓人不悅的細節。拍照前,我們選最好看的背景,面對鏡頭我們總會微笑。如果說現實是正反兩面的交雜,照片則像是昇華版了的現實,只呈現美好的一面。

如此想來,如果能用看照片的心態看待現實,或許心情會好很多吧。現實註定不會完美,無論身在草原還是都市,都有我們不喜歡、不習慣的事,但如果讓眼睛多去尋找照片中那樣的美好,臉上豈不是就能多些微笑?@

責任編輯:方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歐洲中世紀羅馬宮廷中流傳著一個傳說:在遙遠的東方有一位英雄,他的名字是「祭司王約翰」。他不斷地與伊斯蘭教作戰,還占領了他們的首都。人們翹首期盼這位東方英雄的出現,以拯救和回教軍隊苦戰的基督徒。「祭司王約翰」的名字第一次出現在12世紀的一本著作《後期大記》中。
  • 春回大地、萬物復甦,看那大雁南來,楊柳帶綠,脫下了大棉襖的你,是否想擇一良辰吉日,邀三五好友,舒展困頓一冬的筋骨,尋覓一春遊的好去處?春遊如此風雅之事,當然不僅要賞玩盡興,也要清新不俗,彰顯風格。我們來看看中國古人們是如何春遊的。
  • 九月九日重陽節不僅是「敬老節」,是個令人歡欣的美善「嘉節」! 歡樂九九、享壽九九。「重九」、「登高節」、「菊花節」都反應了重陽節樂活享壽的內涵妙機。讓我們一起來回味回味,找回過重陽節的樂活享壽趣味,找回憧憬的歡樂元氣。
  • 今天的人們在總結傳統文化的時候,很喜歡做「四大」的概括,比如四大美女、四大發明、四大名著,不一而足。那麼朋友們,你知道中國古代還有四大名樓嗎,它們分別是湖北武漢的黃鶴樓、江西南昌的滕王閣、湖南岳陽的岳陽樓,還有山西永濟的鸛雀樓。這幾座名樓修建的初衷,有的是為某位貴族而建,有的是用於軍事防禦,但無一例外的,它們之所以能夠聞名遐邇,都得益於流芳百世的不朽詩文。
  • 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國,經過三次西征,征服了中西亞廣大地區。成吉思汗曾將征服的土地分封給他的三個兒子,因此朮赤、察合台、窩闊台三支宗族稱為「西道諸王」。幼子拖雷則獲得其父的直接領地,即斡難河及客魯連河流域一帶蒙古本部的地方,後成為元朝的疆域。
  • 露營的方式並沒有類似標準答案的東西,最好是以自己在大自然這個場域裡想要怎麼度過為主軸,建構出自己喜歡的露營模式,並且付諸實行。
  • 貞觀二十二年(公元648年)正月,在四海臣民的賀歲聲中,唐太宗廟謨深遠,撰著《帝範》十二篇共4000餘字,將自己戎馬一生的征戰經驗、勵精圖治的治國之道,作為對太子李治的訓誡之辭。
  • 蒙古族女商人圖雅從小就嚮往著東方和神仙,後來她終於找到了心中的夢想。
  • 草原英主——「成吉思汗」鐵木真,與蒙古名將博爾朮的相識,正源於這次少年微時的鼎力襄助。成吉思汗的大帳內,開國功臣的名單中,四獒、四傑、四弟、四養子等人,都是鐵骨錚錚、馳騁疆場的勇士。名列「四傑」的博爾朮,堪稱追隨成吉思汗時日最久、關係最親厚的第一人。
  • 北宋是一個文化繁榮、文人輩出的黃金時代。人們常說唐詩、宋詞、元曲,詞就是宋朝藝術成就最高的文學體裁。剛才我們提到的這位文人,他就是堪稱北宋第一才子的蘇軾「蘇東坡」,而他關於晴雨的獨到見解,正是出自他最知名的詞作之一《定風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