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松絮語:轉身的距離

作者:青松
健行步道
每跨越一次轉身的距離,我們都應給自己鼓勵,對自己微笑。直到最後,終能優雅地面對一切。(Pixabay)
font print 人氣: 61
【字號】    
   標籤: tags: , ,

帶孩子去遊樂場,有一處滑梯是以前沒玩過的,小傢伙一眼便看中了。

滑梯獨特的地方在於上行的梯子,像彎曲的彈簧。孩子需要鑽進彈簧狀的梯子裡,沿著外緣一層一層向上爬。越到上面,樓梯越窄,臨到出口的時候,孩子需要轉身,邁到彈簧狀梯子的內緣,才能上到平臺玩滑梯。

大人看著這個梯子並不覺得難,因為只不過比普通梯子多了一個轉身的步驟。不過,對孩子而言,這是全新的嘗試,那個轉身並不輕鬆。

小傢伙第一次鑽進彈簧狀的梯子,往上爬了四層,便開始害怕,退了回來。退回來之後,不甘心,又第二次進入,往上爬到第五層,又怕了,再次退回來。第三次,他爬到第七層,已經可以轉身,但孩子不敢鬆手,急得要哭,喊爸爸上去幫忙。

爸爸上去保護著,小傢伙順利完成轉身,爬到了平臺上,開開心心去玩滑梯。下來之後,迫不及待再次進到彈簧狀梯子裡。這一次,我們鼓勵他自己完成轉身,小傢伙答應著,但真要轉身的時候,他依然害怕,堅持讓大人幫忙。

就這樣,我們幫他完成三次轉身。到第四次的時候,孩子自己嘗試著轉過身,向梯子的另一邊邁過一隻腳,然後鬆開一隻手去扶好,再過去一隻手,最後另一隻腳邁過去。孩子終於自己獨立完成了整套動作,很是得意。再後來,他自己上上下下玩耍,不需要我們參與了。

回顧孩子一點點突破自己恐懼心的過程,居然有些感慨。看似平平常常的一個轉身,背後卻需要很多勇氣。一旦能夠獨立完成,其實已經跨越了遙遠的距離。那是外人眼裡看不到的距離,只自己心中清楚,如何實現了一次昇華。

一生中,我們過著看似普通的生活,卻要完成無數次這樣的轉身與昇華。所以,沒有人的生活是平凡的,每跨越一次轉身的距離,我們都應給自己鼓勵,對自己微笑。直到最後,終能優雅地面對一切……@

責任編輯:方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就像電影《六弄咖啡館》中的一句話:「愛不會因為遠距離而脆弱,人才會。」遠距離的殺傷力,不是因為兩個人分隔兩地,更是因為兩顆心早已走不到一起。如果兩個人都有不放手的決心,兩個人都能克服觀念上的差異,兩個人都互相信任,在誘惑下管好自己,那麼距離其實不是問題。
  • 明朝末年婁縣的知縣吳鏘,轉世為美女,再轉世為杭州秀才湯世坤,一天晚上他遇到七個鬼來索命。他到底欠了它們什麼債呢?
  • 楊食我剛出生時,叔向母親去探視,剛走到產房外,聽到了嬰兒的哭聲猶如豺狼一般。她心中大吃一驚,由此預知了這孩子將招引日後的滅門之禍……從嬰兒的哭聲,回溯三代人的故事,會帶給人們哪些啟迪?
  • 在漢帝國西部的邊境,有一條狹長縱深的天然通道,它位於黃河以西,便以「河西走廊」名世。兩千多年前,一個以漢人張騫為首的百人使團,第一次從這裡走過。張騫用十三年的時間,用腳步丈量出西域範圍,勾勒出華夏民族與中、西亞諸國交流的網絡。從此,他成了漢朝第一位探索西域,並打通中原與西域聯繫的傳奇人物。
  • 在中國古代,由於各種原因未能入仕從而踏上了懸壺之路的儒生並不鮮見。「不為良相,便為良醫」,一直秉承著「仁、義、禮、智、信」的儒生們始終都懷揣著一顆仁心。
  • 《安妮日記》作者安妮·弗蘭克轉世,成爲瑞典神童作家;10歲重訪躲避納粹的密室,奇怪舉動讓父母承認,她真的是安妮;前世害死安妮的納粹今生再次加害與她,她應該如何應對?
  • 玉米
    端午前,一苞苞的玉米堆積如小山般,東一簇、西一簇現蹤市集裡,有甜玉米、糯米玉米。總是忍不住買個一大袋。先生問:「你好像越來越喜歡吃玉米。」
  • 數千年來,人類都是以上帝,以對於天國的盼望、靈魂的永生作為自己生存的大背景。相對於人類文明數千年的創造論,進化論所提出的人由古猿變成的假說是一個徹底的反叛,「人是萬物之靈」這一古老的信念霎時間被打落谷底,人淪為靈長類古猿的後裔。這是人對自己最大的背叛。是人對自己尊貴來源的大背叛。
  • 《封神演義》一回套一回,等套到瘟疫出現在人間的時候,前面對應著朝廷裡出了妖怪;人間的道德水平降到急功近利、物慾橫流的一個環境。
  • 西伯利亞的查拉沙漠是一片真正的沙漠,有著高聳的沙丘,也會颳起沙塵暴。然而,這片面積僅為50平方公里的小沙漠卻被針葉林、河流、沼澤和泉水所環繞,非常令人難以置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