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闖入了「桃花源」

整理:常山子
明 仇英《桃源仙境圖》局部。(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934
【字號】    
   標籤: tags: , , , ,

東晉文學家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記》,講述一位漁夫誤闖桃花源,眼見世外樂土,人們悠然自得。而在《逸史》裡也有這麼一段故事:兩名懷抱遁世隱居願望之士也誤入了世外之地……

信州有位員外名叫李虞,他與秀才楊稜都有遁世隱居的志願,兩人經常結伴同行。每到幽靜之地,兩人就駐足,欣賞美景,吟誦片刻詩歌後,再啟程離開。他們曾遊歷華山,足跡幾乎踏遍整座山谷。

有一回兩人又相偕出遊,出發不久就來到一個小洞穴,高有數尺。走入洞穴不過三四步,裡頭的高度突然變得非常高,道路非常平坦易於行走,這時兩人興致頗高,計劃走完全程,一探究竟。

大約走了四五里後,這時兩人有了回頭打算,但又回不得。於是李虞與楊稜相互安慰打氣,繼續前行。又走了二三里,光線變得稍稍明亮。過不久,時間大約傍晚五六點,他們來到洞口,看到了一片山川樹木,卻不像人間所有,而且還看到耕作的人們。

農人們看到李虞與楊稜的出現,都十分詫異,他們問:「二位公子如何來到此地呀?」李、楊二人就將進入洞穴的過程全都說了。接著李虞與楊稜又往前走了兩里多的路程後,看見了一座佛堂,裡頭有幾個人正在飲茶。楊稜走向前去,請求提供住宿,其中一人說:「這得向洞主報告才行。」

沒多久,出現一位紫衣人騎著一匹小馬而來,周圍跟隨著四五名隨從。紫衣人行禮舉止非常文雅。紫衣人問隨從,李、楊怎麼來到這兒的?隨從詳述始末後,紫衣人對李虞與楊稜說:「此處十分偏僻簡陋,請兩位到我的住處。」

李、楊二人跟著紫衣人來到了一處府第,裡面多是竹造的房舍,屋子與坐席都非常整齊乾淨,裡面還有數十名吏役。這時紫衣人介紹自己說:「我姓杜,名子華,為了躲避戰亂,於是隱居山林,恰巧遇到了神仙。我在這裡已經生活了數百年了。」

在紫衣人的招待下,李虞與楊稜就住了下來,飲用的食物都十分精緻豐盛。李虞與楊稜還看到當地有一種模樣長得像牛的動物「駝芊」。紫衣人還與他們倆不分晝夜地暢談,有時還問及當代朝廷之事。

幾天後,紫衣人送給李虞與楊稜各自幾件銀器,然後派遣下屬引領他們出山。臨別前,紫衣人問兩人:「這裡很適合隱居,你們可否住下?」李、楊兩人都露出了為難的神情。紫衣人一看,淡然地一笑後,就握著兩人的手告別,並特別囑咐說:「請不要將這裡的情況告訴任何人。」

沒多久,李虞與楊稜順利地回到家中。

後來,楊稜還幾次回到原地尋找當初的洞穴,卻怎麼也找不到了。楊稜之後改名為儉,官至御史,後來被貶謫到番禺,死在當地。而李虞則是四處閒遊。

李虞與楊稜雖嚮往遁世隱居,但面臨抉擇時,卻一時難以割捨世間總總。不知他們在得失輪換的人生旅途上,對當初的決定,是否曾萌生後悔之意。@*#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國境內的神祕國度,用高科技隱藏文明;使用用UFO監控人類?!眾人苦尋卻求而不得,而有一個人卻放棄進入人間天堂。
  • 隱士陶淵明的真實生活,平淡自然,既有煙火氣息,也蘊含超然境界。歸隱田園是他的人生歸宿,他固守之,吟詠之,將其打造成充滿詩意的精神樂園,並開創了自成一派的隱逸田園詩歌。
  • 東方朔擁有許多異能,言行滑稽,在世間留下許多神跡傳說。李白《玉壺吟》詩中說「世人不識東方朔,大隱金門是謫仙」,漢宮臣子把東方朔視為「狂」者。東方朔則自稱隱士避世於朝廷,「所謂避世於朝廷間者」。
  • 《春秋•昭公二十九年》和《左傳》中有同樣的記載,說秋天時,龍在絳地的郊外出現。史載中第一位「豢龍氏」是董父,是黃帝的後裔。在《九州要紀》中有提到:「董父喜歡龍,舜遣派他在陶丘豢龍,於是他成了豢龍氏祖先。」那麼豢龍氏職掌什麼工作呢?董父豢龍成功後,據傳他與龍一起升天!
  • 在日本京都博物館,珍藏著一座神異的木質僧人雕像,像高160厘米。最為神奇的是僧人面部從中間裂開,裡邊顯現的是觀音菩薩像。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兩人說話間來到了一處巍峨雄偉的宮殿前,祖師說:「今天是天界一年一次盛會的日子,各路佛道神都會匯聚此地,你與我屏息遠離瞻仰,我會把他們在歷史上的名號告訴你,雖然那只是神降生人世的名字,回歸天界就不再用了,但是我告訴你,好讓你知道容易對照。」
  • 煉丹 中國畫
    劉商感嘆光陰實在太急促短暫,在世勞累辛苦,求得虛浮的榮耀和世間的官位,又有什麼好處呢?劉商心想,古代的賢人都棄官去尋求道術,大多都能超脫塵世而仙去。而自己的兒女都已經完成婚姻嫁娶,他告訴自己實在不應再被世俗所累了。
  • 明萬曆年間,江南有書生翩翩少年,品高學博,其妻以端莊秀麗聞名於家鄉,見者無不驚為「天人」。有位女尼曾說其妻為天上仙女下凡,成婚八年後,當返回天上。八年後果然離世,書生思念不已,就立志尋仙訪道。
  • 杜子春,隋文帝年間人,從小落魄,家境貧寒,然心氣高傲,欲利益天下貧寒之士,愛好嗜酒遊玩,未幾家財散盡,投親友故知每每被拒。剛入冬,衣寒腹空,在長安城遊街竄巷,彷徨不知自己何去何從,面帶饑寒之色,長吁短歎於東市西門,有一老者問他:「君子何故歎息?」 杜子春表白心志,歎世態炎涼,老者明其志,贈錢三百萬,不告姓名而去。
  • 唐寅 高士圖
    李司倉回家後,買了牛隻,依約定來到山下的葛藤前,但卻怎麼也找不著之前上山的路徑了。李司倉知道這是因為自己塵緣未斷,於是就返回長安去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