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故事:遇仙人 结道缘

史然
font print 人气: 10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6月27日讯】王可交是苏州府昆山县人,住在松江南岸的赵屯村,以种田、打渔为业。他三十多岁了,并不知道有真道的存在。每次他钓到大鱼就非常高兴,用木槌把大鱼打死,然后煮熟,蘸上蒜泥韭酱吃,并对人说世上再也没有比这更美的事了。

有一天,他划着渔船,高唱着渔歌在江上走了数里地,忽然看见江中有一只彩画花船,船里坐着七位道士,都年少,玉冠霞帔,服色各异,周围有十几个侍从,男的头上梳两个抓髻,女的头发梳成云鬟样式。船上还有四个穿黄衣的人。

这时,船上有个道士喊王可交的名字,王可交正在惊讶中,不知不觉自己的船已靠近道士的彩船一侧。一个道士让侍者领着王可交上了彩船,只见七位道士的面前都摆着青玉盘、酒器和果子,都莹彻有光,王可交不知它们是何物所制。王可交站在筵席的远处向每个道士一一行礼,七位道士都仔细打量他。一位道士说:“此人骨相很好,应该成仙,只是他生在人世,由于生病针灸,把眉间刺破了。”另一个道士说:“给他些酒喝吧。”一名侍者就拿酒壶往杯子里倒酒,但酒怎么也倒不出来,侍者告之与道士,道士说:“这酒是仙酒,他必须把凡人的骨头换掉才能喝得了这酒。酒倒不出来,正说明他命中不该喝仙酒。”又一个道士说:“给他栗子吃吧。”一位道士就从筵席上拿了两个栗子递给侍者,侍者又把栗子给了王可交让他吃。王可交看那栗子是黑红色,像枣子那样光滑,二寸多长,一啃有皮,栗肉又脆又甜,不象人间的栗子,他吃很久,才把两个栗子吃完。这时一个道士说:“王可交已经和我们见过面了,让他回去吧。”说罢,就命一黄衣人把王可交送上岸。王可交在彩船边找不到自己的渔船,黄衣人说:“不必坐渔船,你一闭上眼就到了。”王可交就闭上眼睛,立刻觉得耳边响起风水林木的浩浩之声。黄衣人让他睁开眼,他发现自己坐在草丛中的一块大石头上,四周是峰峦重叠,松柏参天,那黄衣人也不见了。

不远处有一门楼,有人在门楼中出出进进。不一会儿,有几个打柴的和几个和尚来到王可交面前,问他是什么人,他就把详情一一告之。那些人又问他何时离家的,他说是今天早上。那些人问王可交今天是几月几日,王可交说:“三月三日呀。”那些人大吃一惊说:“今天是九月初九,离三月初三已经半年多了!”王可交又问这里是什么地方,一位和尚说:“这里是天台山的瀑布寺。”王可交又问这里离华亭多远,和尚说:“水陆两路加在一起一千多里。”王可交惊讶不已。

那和尚请他到寺里去休息并请他吃饭,王可交说一点不饿,不喜欢闻食物的气味,只是想喝水。和尚们都围着他问长问短,十分惊异,就把这事报告了唐兴县并上报给台州。越州的廉使王?向来尊奉道教,就召见了王可交。听王可交谈了以后,非常相信,认为神仙的变化是无所不能的,谁也不可理解。王可交身材七尺多高,仪表和容颜与众不同,言语清爽。王?感叹地说:“王可交真是位神仙啊!”又因为王可交和自己同姓,就对他更加敬重,并让他穿上道士的衣裳。

后来王风派人到苏州去了解核实王可交的事,人们都说三月初三王可交坐着渔船到江中打鱼再也没回来,他的家人只是找到了他的渔船,以为他已在江中淹死了,到处也打捞不到他的尸体,他的妻儿只好用招魂的仪式给他办了丧事。王?证实了这一切后就向皇帝上表此事,
皇上也大为惊奇。

后来王可交回到家乡,把一切经过都告诉给乡亲,并领着人们到江上看他遇见彩船和仙人的地方。王可交自从吃了神仙给的栗子后就再也不吃饭了,一举一动都象有神助。他不再种田打鱼,带着妻子进了四明山。

二十多年后,王可交出山到明州卖药,让人帮着卖酒,他把卖药和酒的钱全都布施给了穷人。当时,人们都说王可交卖的药是壶公所授,酒则是余杭阿母的。人们都说药治病极灵,酒一喝就醉。明州里巷,人人皆称王仙人药酒,世间不及。又过了三十多年,王可交又进了四明山再也没出来。

古语:“洞中方一日 世上已千年”说的是当世人巧遇神仙,只与他们呆上一会,再返回人世间时,人间早已过了十几年,甚至百年、千年。神仙之所以为神仙是因为他们并不生活在我们常人所生活的这个空间,他们的时间自然与我们常人这个空间的时间也就不一样,他们的时间过得比人间的快。当王可交返回人间时,半年的光阴已过。

( 资料来源:《续神仙传》)

(正见网)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虔州的虔化县有座金精山。长沙王吴芮当政时,仙女张丽英就是在此飞升上天的,她修道的道观依然还在。此处山岩有好几百尺高,岩边有两只木鹤,为二位仙女所乘。有铁锁悬在岩石下边,它不是用来给道路作标记的,不知是怎么安放上去的。那两只木鹤,总是随着四季的变化而转动,丝毫不差。
  • 温但是唐朝咸通壬辰年时的正天府府尹。他贪污财物,敢杀人。人们因畏惧他的严酷、残暴而不敢犯罪,于是他获得了治理有方的名声。旧的制度规定,京兆尹外出,其出巡之处要保持肃静,要关闭乡里的门。如果有人在他前进的道路上喧哗大笑,立即用棍棒打死。
  • 道士对商客说:“你是中国人,你是因为有缘方能来此一游,这儿是蓬莱山。既然到这里来了,要不要在四周看一看?”
  • 荥阳人郑又玄出身名门,住在长安城中,从小和邻舍闾丘氏的儿子一起师从师氏。又玄性情骄傲,因自己门第声望尊贵,而闾丘氏贫寒低贱,常戏耍、嘲骂闾丘子:“你闾丘氏不是我的同类,却和我一起师从师氏,我即便不说,你难道不觉惭愧吗?”
  • 罗浮先生轩辕集,已经几百岁了,但容貌依然年轻,并不衰老。站在床前,头发能垂落到地。坐在昏暗的屋里,目光可以射出几尺。他经常在深山峻岭中采药,总有毒龙猛虎护卫他。
  • 李贺绝顶聪明,自小就写得一手好文章,尤其擅长于乐府诗词。他的乐府诗词,内容新颖,语言华丽。当时工于诗词的人,没有敢与李贺并列相比的,因此,李贺名闻天下。
  • 麟麒客,是南阳张茂实雇来的仆人。茂实家住华山下,唐朝大中初年,偶然出游到洛中,在南市雇仆人时找到一个人,名叫王夐,年约四十多岁,给他的工钱每月五百钱。他勤劳能干没有私心,异常忠诚,见事就做,不需要主人的吩咐。茂实很器重他,给他改名叫大历,打算加倍给他工钱,而王?却坚辞不受,因此茂实全家越发怜爱他。

  • 唐中宗神龙元年时,房州竹山县有个百姓叫阴隐客,家里非常富裕。他在自家庄园的后面打井,打了两年,凿下去一千多尺仍然不见水的影子,但他仍然坚持不懈地往下穿凿。
  • 明朝正德初年,有一位王姓商人,是安徽人,已经年过三十还没有子嗣。他的姑父擅长相面术。有一天见到王某,其姑父面露忧愁之色,对他说:“你到十月应该有大难,不能够逃脱,怎么办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