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兩岸關係摩擦台聯、蔡英文互動異常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9日訊】

自由時報記者黃忠榮╱專題報導

 泛藍或泛綠陣營內訌,不足為奇,但若說台聯立委和陸委會主委蔡英文關係生變則令人意外。

  前總統李登輝無疑是台聯教父,對台聯有絕對的指導地位,而李登輝對蔡英文有知遇之恩,蔡英文不但對李登輝感佩有加且執禮甚恭,政壇人士甚至言之鑿鑿說,蔡英文之所以出任陸委會主委,就是陳水扁當選總統後向李登輝請益,李登輝向陳水扁力薦的結果。

  從李、蔡淵源觀視,加上台聯與蔡英文都是堅持「台灣優先」,彼此關係就算不是水乳交融,至少也應和樂融融才對,但雙方關係逐漸產生變化,台聯立委甚至出現「不排除要求蔡英文下台」、「廢掉陸委會,在外交部下成立中國司」的主張。

  雙方關係生變可追溯到去年三月行政院公布八吋晶圓方案,這個方案雖是調和各方意見所做的折衷方案,但贊成與反對者在此之前早經一番拚搏,台聯認為陸委會沒有做好把關角色,多次表明不排除走上街頭向政府施壓,陸委會最後雖然能求取「最大公約數」,但在開放步調意見上和台聯仍出現歧異。

  去年十一月底,陸委會完成兩岸直航技術評估報告,再次埋下雙方不友善種子;去年年中,在野黨積極推動「直航條款」,當時陸委會期期以為不可,擔心將使政府在兩岸互動上陷於被動。

  台聯立委與陸委會立場一致,一起在立法院對抗泛藍攻勢,後來蔡英文承諾在去年十一月底前完成兩岸直航技術評估報告,使直航條款攻防暫告一段落。

  直航報告完成時程已屆,陸委會仍遲不公布,面對朝野立委均要求儘速公布聲浪,陸委會說法是還有「行政程序」待完成,這項說法難獲朝野接受;另方面,直航報告雖未公布,陸委會積極推動兩岸條例大幅修改,幅度已達前所未見地步。

  兩岸條例修法從立院上會期到本會期進度並不順遂,台聯在朝野協商時所採取態度是關鍵之一,由於陸委會非常希望兩岸條例修訂儘速完成三讀,多次和台聯私下溝通,但無功而返,陸委會對台聯頗有微詞。

  台聯對陸委會也有諸多抱怨,直航報告遲不公布,擔任立院內政委員會召委的台聯立委陳建銘即指出,「連我是內政委員會召委,蔡英文也不把直航報告給我看,甚至我連封面都沒看過」,對蔡英文頗有意見。

  兩岸條例修法放寬部分,台聯本有質疑,而且台聯多次要求先公布直航報告,再談兩岸條例修法,卻未獲正面回應,台聯不爽「有事才拜託我」的做法,於是對兩岸條例修法採取「不疾不徐」態度。

  此外,中國因隱瞞SARS疫情使台灣遭受池魚之殃,台聯不滿陸委會對此過分沉默,直到陳水扁總統跳出來罵中國無恥後,陸委會才跟著陳總統腳步展開批評,台聯認為陸委會未先跳出來批判中國的不仁不義,有失角色。

  台聯三次邀蔡英文赴黨團報告未成,這在雙方關係良好時是小事,但彼此關係交惡卻可成為「不排除要求她下台」的理由,儘管陸委會以這是立委的「個人意見」輕輕帶過,但同是泛綠陣營的台聯對蔡英文批判聲浪卻有逐漸累積態勢,蔡英文若不能未雨綢繆,難保「個人意見」不會進一步發酵?

〔記者黃忠榮╱台北報導〕對於台聯立委有關「不排除要求蔡英文下台」、「廢除陸委會」等說法,陸委會官員昨晚表示,立院各黨團若對政府大陸政策有不同意見,陸委會都會以積極、誠懇的態度和立委交換意見;對於部分立委的個人意見,陸委會也會加以重視,並積極溝通。

  官員表示,台聯黨團曾三次邀請蔡英文主委前往黨團報告,但三次的主題不同,陸委會也都事先和台聯黨團進行溝通,取得黨團的諒解後才未前往報告。

  至於兩岸直航評估報告,官員指出,因為受到美伊戰爭的影響,加上中國大陸在三月時進行領導班子交班,以及SARS疫情影響兩案關係,公布時程才受到推延。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