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隆中:香港好事變壞事

戴隆中

標籤:

【大紀元9月25日】全國政協副主席徐匡迪最近洩漏了一項‘國家機密’,有關香港。七月一日,香港五十萬人上街遊行,反對‘二十三條’立法,並抗議無能的特區政府,震撼世界,也震撼中南海。究竟中國領導層如何看待這次事件?北京頭面人物似乎說法不一,開始的時候也以正面評價為主。聽說香港人因此很松一口氣,海外輿論也多有歡呼香港人民的偉大勝利者。畢竟,沒有把解放軍的坦克開進維多利亞公園,可見中國在一九八九年以來進步了多少!可是,徐匡迪最近卻公開告訴香港人,說這次遊行是件‘壞事’。

‘壞事’這個評價可不低。就是一九八九年鬧到動用坦克、機槍,如今官方說法那也不過是一場‘風波’。掌握基本漢語的人應該都能分辨:‘風波’比較中性,說法相當淡化;‘壞事’就是‘壞事’,絕對負面。五十萬人上街做壞事,那還不是一場極大的集體犯罪行動?按照這個定性,本來恐怕是應該使用原子彈來解決問題的──小小‘風波’尚且需要機槍坦克嘛。感謝實行‘新政’的中共英明領導人開恩,沒有把港島變成第二個廣島。

皇恩浩蕩,豈止於此?省下的這顆原子彈錢,現在正在做成麵包,陸續有從祖國大陸送去香港,幫助香港人民‘脫困’(目前尚未說到‘扶貧’)。京滬穗深開辦‘個人行’,中國某些地方的國民終於也可以到中國另外某些地方‘自由’旅行了。至於香港頭面人物絡繹於途,北來覲見,那更不在話下。於是乎,哪裡還管什麼‘一國兩制’不‘兩制’,能把特區政府的辦公機關全員搬到深圳上班才好呢。那樣,國家領導人視察方便,特區政府與北京聯絡方便,港深經濟融合也方便。處處方便,據說也就等於香港人個個獲益,何樂而不為?

大約這就是香港從‘七一’到‘後七一’的最大變化:‘七一’是爭取自由,捍衛法治,‘後七一’是爭取皇恩,捍衛‘一國’;‘七一’是抗議特首,批評特區政府,‘後七一’是讚美北京,依靠中央政府。中央政府不是判斷‘七一’出現這麼大規模遊行的根本原因就在於經濟不景氣嗎?這個好辦,中央政府的治國方針,就是‘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豈不正中香港病根?看看內地,哪裡不是一派經濟欣欣向榮的景象?所以,香港的出路,明擺著,就是向內地看齊,最好能夠變得像深圳、廣州那樣具有經濟活力。照此下去,再來上六年的努力,香港就是另一個深圳,人民生活水平會不斷提高,而且,就像深圳那樣,比內地其它地方都水平高出許多。這樣一來,香港人民還有什麼不高興的理由呢?

這就破壞了‘一國兩制’?沒有關係。要知道,中央出手,向內地看齊,這一切都會在香港人民感恩戴德、求之不得的心態下發生。那叫雪中送炭。鄧小平煞費苦心地設計什麼‘一國兩制’,那是老黃曆了。二十年前,香港人都害怕像內地那樣生活。現在呢,奮鬥的目標,就是能在內地找一份工作,在內地購一處房產,至少可以通過‘自由行’在香港賺一把內地人的錢。能讓香港人有這種改變,這就是特區政府六年來的最大成績;六年後‘趕上’內地,完全內地化,就是特區政府下一個偉大使命。

所以,董建華不能下台。不錯,七一遊行的一個重大訴求,就是董建華下台。現在,北京傾力保住董建華,香港人民不僅不反感,反而為此更加希望北京出手解決香港困境,因為董建華反正是指望不得了。你說,這還能不是徐匡迪所說的‘壞事可以變成好事’?

當然,你也可以說,這是好事變壞事。至少,對徐匡迪個人來說應該是這樣。我們知道,像徐匡迪這種官員,一直官聲不錯,向以‘開明’著稱。內地的媒體說什麼也就罷了,反正真話罕見;光看香港媒體,當年為徐匡迪黯然辭去上海市長一職,不知打了多少抱不平。聽那個時候的海外輿論,徐就是朱容基第二,甚至超過朱容基,是中國的下一個希望。經過這次‘壞事’講話之後,不知道香港人現在對他是個什麼看法?上半年薩斯危機時,前中央政府對外貿易部副部長龍永圖先生講了幾句話,他本來的良好形象,至少在香港媒體上是蕩然無存了。看來,中國的官當久了,無論號稱什麼樣的‘幹才’、‘清官’,都見不得自由媒體。這就像暗室裡的美人,常常禁不起陽光來揭密。可見,第一,中國確實不能搞新聞自由,否則,現在這些好官尚且狼狽,遍地劣官還不屁滾尿流?第二,還是本文標題正確:對徐匡迪本人來說,這也是好事變壞事。至於他有沒有本領反而以此得到層峰青眼,冷板凳換成熱位子,壞事又變好事,似乎難以讓人樂觀。

──原載《新世紀》www.ncn.org(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戴隆中:“三個代表”成胡錦濤嫁衣
戴隆中:國防思想,無關國防
韋拓:從下滑到坍塌 國足告別世界盃之路
林一山:被歷史選中的上一代香港人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