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隆中:香港好事变坏事

戴隆中

标签:

【大纪元9月25日】全国政协副主席徐匡迪最近泄漏了一项‘国家机密’,有关香港。七月一日,香港五十万人上街游行,反对‘二十三条’立法,并抗议无能的特区政府,震撼世界,也震撼中南海。究竟中国领导层如何看待这次事件?北京头面人物似乎说法不一,开始的时候也以正面评价为主。听说香港人因此很松一口气,海外舆论也多有欢呼香港人民的伟大胜利者。毕竟,没有把解放军的坦克开进维多利亚公园,可见中国在一九八九年以来进步了多少!可是,徐匡迪最近却公开告诉香港人,说这次游行是件‘坏事’。

‘坏事’这个评价可不低。就是一九八九年闹到动用坦克、机枪,如今官方说法那也不过是一场‘风波’。掌握基本汉语的人应该都能分辨:‘风波’比较中性,说法相当淡化;‘坏事’就是‘坏事’,绝对负面。五十万人上街做坏事,那还不是一场极大的集体犯罪行动?按照这个定性,本来恐怕是应该使用原子弹来解决问题的──小小‘风波’尚且需要机枪坦克嘛。感谢实行‘新政’的中共英明领导人开恩,没有把港岛变成第二个广岛。

皇恩浩荡,岂止于此?省下的这颗原子弹钱,现在正在做成面包,陆续有从祖国大陆送去香港,帮助香港人民‘脱困’(目前尚未说到‘扶贫’)。京沪穗深开办‘个人行’,中国某些地方的国民终于也可以到中国另外某些地方‘自由’旅行了。至于香港头面人物络绎于途,北来觐见,那更不在话下。于是乎,哪里还管什么‘一国两制’不‘两制’,能把特区政府的办公机关全员搬到深圳上班才好呢。那样,国家领导人视察方便,特区政府与北京联络方便,港深经济融合也方便。处处方便,据说也就等于香港人个个获益,何乐而不为?

大约这就是香港从‘七一’到‘后七一’的最大变化:‘七一’是争取自由,捍卫法治,‘后七一’是争取皇恩,捍卫‘一国’;‘七一’是抗议特首,批评特区政府,‘后七一’是赞美北京,依靠中央政府。中央政府不是判断‘七一’出现这么大规模游行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经济不景气吗?这个好办,中央政府的治国方针,就是‘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岂不正中香港病根?看看内地,哪里不是一派经济欣欣向荣的景象?所以,香港的出路,明摆着,就是向内地看齐,最好能够变得像深圳、广州那样具有经济活力。照此下去,再来上六年的努力,香港就是另一个深圳,人民生活水平会不断提高,而且,就像深圳那样,比内地其它地方都水平高出许多。这样一来,香港人民还有什么不高兴的理由呢?

这就破坏了‘一国两制’?没有关系。要知道,中央出手,向内地看齐,这一切都会在香港人民感恩戴德、求之不得的心态下发生。那叫雪中送炭。邓小平煞费苦心地设计什么‘一国两制’,那是老黄历了。二十年前,香港人都害怕像内地那样生活。现在呢,奋斗的目标,就是能在内地找一份工作,在内地购一处房产,至少可以通过‘自由行’在香港赚一把内地人的钱。能让香港人有这种改变,这就是特区政府六年来的最大成绩;六年后‘赶上’内地,完全内地化,就是特区政府下一个伟大使命。

所以,董建华不能下台。不错,七一游行的一个重大诉求,就是董建华下台。现在,北京倾力保住董建华,香港人民不仅不反感,反而为此更加希望北京出手解决香港困境,因为董建华反正是指望不得了。你说,这还能不是徐匡迪所说的‘坏事可以变成好事’?

当然,你也可以说,这是好事变坏事。至少,对徐匡迪个人来说应该是这样。我们知道,像徐匡迪这种官员,一直官声不错,向以‘开明’著称。内地的媒体说什么也就罢了,反正真话罕见;光看香港媒体,当年为徐匡迪黯然辞去上海市长一职,不知打了多少抱不平。听那个时候的海外舆论,徐就是朱容基第二,甚至超过朱容基,是中国的下一个希望。经过这次‘坏事’讲话之后,不知道香港人现在对他是个什么看法?上半年萨斯危机时,前中央政府对外贸易部副部长龙永图先生讲了几句话,他本来的良好形象,至少在香港媒体上是荡然无存了。看来,中国的官当久了,无论号称什么样的‘干才’、‘清官’,都见不得自由媒体。这就像暗室里的美人,常常禁不起阳光来揭密。可见,第一,中国确实不能搞新闻自由,否则,现在这些好官尚且狼狈,遍地劣官还不屁滚尿流?第二,还是本文标题正确:对徐匡迪本人来说,这也是好事变坏事。至于他有没有本领反而以此得到层峰青眼,冷板凳换成热位子,坏事又变好事,似乎难以让人乐观。

──原载《新世纪》www.ncn.org(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戴隆中:“三个代表”成胡锦涛嫁衣
戴隆中:国防思想,无关国防
韦拓:从下滑到坍塌 国足告别世界杯之路
林一山:被历史选中的上一代香港人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