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捨數百萬年薪 下鄉當老師

人氣: 7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2月17日訊】〔自由時報記者蔡彰盛╱竹市報導〕目前在新竹縣新豐鄉松林國小擔任實習教師的鄧永寶,「五年五班」的他在新竹師院師資班裡算是「高齡層」,很少人知道,他是捨棄數台幣百萬年薪的高科技公司經理職位,頂著碩士學歷從頭報考師院,歡歡喜喜地要在人生的下半場做個小學老師。

談起鄧永寶的求學過程也非一路順暢,他高雄工專畢業,退伍後為了家計,到桃園平鎮工業區上班,在接觸高科技產業期間,深深感到讀書的重要,因此又半工半讀唸完台科大機械系,緊接著唸完中央大學製造研究所,取得碩士學位。

八十三年開始投入高科技產業界,從一個專做半導體元件的精密公司基層工程師做起,因他有實務背景加上高學歷,公司很快讓他經歷研發部門、生產線,半年後更因高層賞識,拔擢他到日本深造半年。

這半年對鄧永寶的影響很大,不僅讓他精通英、日語,更學到日本的管理與科技經驗,最後他將新機器帶回台灣設廠,在老闆充分授權下,從工程師直接跳過部門主管,直升公司副理兼廠長,管起六百人規模的高科技新廠。

這時已經年薪逾百萬台幣的鄧永寶,兩年後又升經理,年薪再加碼數百萬元台幣。換成別人,這時可能心中正盤算如何升副總,但鄧永寶竟燃起離職的念頭。

他說,經理、廠長這些頭銜,讓人壓力很大,所謂「譽之所至、謗亦隨之」,看見人事鬥爭,一堆新人覬覦他的位置,反觀他為了公司勞心勞力,卻換來偏頭痛以及幾乎沒有假日的生活,整天被時間追著跑,他覺得累了。

他看見任職國小教師的妻子,每天的工作都是那麼地有意義,讓他感觸良深,「原來作育英才可以這麼快樂!」因此在妻子全力支持下,在他進入高科技界滿十年之後,毅然選擇急流勇退,考進新竹師院師資班,重為校園新鮮人,今年更變成國小實習教師。鄧永寶年薪不到以前的五分之一,但每天開心地與小朋友一起學習,成就了他的夢想。

放下科技新貴的身分與碩士經理名銜,如今鄧永寶只是個鄉下國小的平凡小學老師,但現在的他,每天都快樂得想飛。

**妻子一句話 改變他一生**

自由時報記者蔡彰盛╱專訪

從科技產業界高峰急流勇退,放棄高薪與科技新貴身分,甘心做個教育界菜鳥,這需要多大的勇氣?

「妻子的一句話,改變了我的一生。」鄧永寶說,當他做科技公司經理時,荷包滿滿,但心中常感空虛,更沒有時間陪家人。

他說,與絕大部分科技人一樣,他補償家人的方式,就是到百貨公司買高檔貨或玩具,想藉由滿足家人的慾望,做為沒空陪伴家人的補償。但他的妻子對這些物質享受並不領情,更沒有快樂的感覺。

他說,妻子曾直言:「孩子的成長過程沒有爸爸參與,今後如何補償?」幾次溝通之後,他深深被妻子感動,「想想除了物質生活之外,還真是一無所有!」

此外還有一個原因,讓他動起過反璞歸真念頭,就是科技廠商前往中國設廠風潮;鄧永寶認為,產業外移絕不會比根留台灣好,而且他如果被派到中國,屆時就要與家人相隔兩地,他不想走上這條路。

鄧永寶說,太太適時告訴他,「作爸爸的不能只扮演經濟提供的角色」,這些話讓他毅然決定放棄現有的一切,重新從小學實習老師做起,他也期盼能奉獻所學,教育好下一代,閒暇時也能多陪伴家人。

鄧永寶雖然成為師資班的高齡學生,與一群「七年級生」搶飯碗,但他全心投入基礎教學,為了以身作則激勵學生,他還參加新竹縣國語文競賽客語演說組並獲得第一名,課餘還幫小朋友補英語。

現在,儘管薪水不到以前的五分之一,帶小朋友也不是想像中那麼輕鬆,但一張學生的感謝卡,就能讓鄧永寶高興老半天。他說,這種成就感,絕對是以前當經理時所享受不到的,他慶幸自己做了這樣的抉擇。

**資深教師︰有愛就有好報**

〔自由時報記者蔡彰盛╱竹市報導〕新竹市一名十餘年教學經驗的國小老師,聽到竟然有高科技人願意捨棄成就,甘願作國小老師,第一個念頭是:「他如果是個有愛心的人,肯定會很快樂,一定會有好報!」

這名老師說,學校不是沒有派系,也不是沒有人事鬥爭,不過這要看這個學校老師的素質而定,許多老師為了想升組長、主任,小動作不斷,卡位的卡位,也有些老師的行徑讓杏壇蒙塵,例如偶爾傳出的人謀不臧、桃色糾紛等情事,更讓社會驚訝。

不過他說,小學老師每天都在面對小學生,那是再單純不過的職業了,不過萬一老師本身接行政工作的話,可能就會複雜一些,而且大學校分工細,小學校老師反而還要負擔較多的行政業務,且校長抓權比較多,都可能讓教學職業複雜化。

另有幾名國小老師不約而同地說,小學生是全天下最會「回饋」的對象,只要老師付出愛心,他們都會感覺得到,而且「回饋速度最快又明顯」,可能在畢業後幾年內甚至一輩子當中,都還會記得小學那個「1日為師、終身為父」的老師,還有什麼工作比這更讓人刻骨銘心的呢?

**科技新貴啟示錄:有捨才有得**

自由時報記者蔡彰盛╱特稿

副總統呂秀蓮曾經在交大畢業典禮中,勉勵今後進入竹科成為新貴的畢業生,不要整天忙於工作或追逐金錢,而忽略了生活、生命中其他更有意義的事物,以免成為一個「科學怪人」。

竹科人面對主要的工作壓力來源,不外乎是與時間賽跑,「搶新」、「求快」才有商機,一天工作個十二小時,根本是家常便飯,公司上下兢兢業業,賣命所求為何?不外乎是股票、分紅,白花花的銀子背後,有激烈的商業競爭,更少不了醜陋的人性鬥爭。

基層為了想往上爬、坐長官的位置,在背後捅上司,是竹科業界常有的事,大家也見怪不怪,反正這家做不順遂,還有很多家可以跳槽。

幾年前一名台積電工程師因為工作壓力,在自殺邊緣被送醫急救,經醫師診斷出患有嚴重憂鬱症,在藥物與自我放逐年餘,他才重拾信心返回職場。

不少高科技業者賺飽了錢,有人便辭去工作,專心享受人生,過著隱士般的生活,絕對的注重休閒品質,鮮少高科技人退下來,還願意積極「入世」、回饋社會,所以像鄧永寶這樣的例子,可能很多人也都想過要這麼做,但「天人交戰」後,能真正付諸行動者,真的是少之又少,這也是鄧永寶難能可貴的地方。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