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洛:拆除「黃河三門峽大壩」的阻礙何在?

王維洛

人氣 96
標籤:

【大紀元5月20日訊】2003年秋天,渭河流域一場5-10年一遇的降雨,造成了50年一遇的大洪災,此次洪災的罪魁禍首是1960年建成的黃河三門峽大壩,這是災區普通農民從他們親身經歷中所得的結論。洪水災害過後,要求拆除黃河三門峽大壩的呼聲大起,雖然國務院主管部門第一次在公開場合承認了黃河三門峽大壩的決策是錯誤的,但是堅持黃河三門峽大壩不能拆除的觀點。2004年3月至4月期間,中國國內關於黃河三門峽大壩的爭論再起。

一、關於未來黃河三門峽大壩命運的決策將是一個政治決策

黃河三門峽大壩是否應該拆除?首先要從建設大壩的工程目標來檢驗,為什麼要建?然後是為什麼要拆?

建設黃河三門峽大壩工程的目標是防洪、發電、灌溉和航運。防洪是第一目標,可以保護大壩下游河北、河南、山東、安徽、江蘇五省2億人口和五、六億畝土地;其次是發電,三門峽水電站的發電量將超過1949年全國的總發電量。第一位的防洪目標可以說是“出師未捷身先死”,三門峽水庫根本就不存在保護下游幾億人口和六億畝土地的庫容;黃河中的水量尚不能滿足衝沙和發電的需要,灌溉也是不能實現的目標。航運目標早在大壩設計時就已經不可能實現了,因為大壩構築物中沒有考慮任何通航過船的設備。最後剩下的只有發電這一項了。黃河三門峽大壩工程的發電站每年的發電量約為10億千瓦小時,為原計劃的六分之一。可以說,黃河三門峽大壩工程的四個目標,一個也沒有達到。作為工程目標剩下的只有六分之一的發電量。如果再放棄這10億千瓦小時發電量,三門峽大壩則是一個沒有功能效益的大壩。從工程意義上來說,黃河三門峽大壩是一個廢壩,應該拆除。

但是就和當初建設黃河三門峽大壩一樣,上這大壩工程不是一個簡單的工程決策,而是一個政治決策;拆除黃河三門峽大壩同樣也是一個政治決策。一個敢在一條世界上最多泥沙的河流上違反祖宗的訓令建造擁有多個“世界第一”的三門峽大壩的人,在中國曆史上必定是個大政治家,無論是流芳千古還是遺臭萬年,都將載入歷史史冊。但是能做出拆除黃河三門峽大壩決策的政治家,一定是一個比毛澤東更偉大的政治家。建黃河三門峽大壩工程不易,拆除黃河三門峽大壩更難,這也將載入歷史史冊。歷史把機會留給了中國的政治家,可是,中國社會還沒有出現這樣的政治家。

二、誰讓黃河三門峽大壩發電?

2003年秋渭河洪水之後,關中平原、西安的百姓對三門峽大壩可以說是恨到了咬牙切齒的地步。似乎十分“體察民心”的原三門峽工程技術負責人、著名水利專家、中國科學院、工程院兩院資深院士張光鬥出來說話了,三門峽大壩工程設計是錯誤的。他說:“錢正英副主席和我,我們兩個人是老搭擋了,都主張三門峽水電站廢棄。放掉(水),不要(發電)了。”

雖然防洪是工程的第一目標,但是當初建設黃河三門峽工程的真正目的是發電,黃河三門峽水庫的設計正常蓄水位海拔360米,庫容量647億立方米。設計電站裝設8台水輪發電機,總容量116萬千瓦,年平均發電量為60億千瓦小時。這發電機裝機容量,相當於1949年全國裝機容量的60%,而其發電量超過1949年的水平。1957年,全國人大批准黃河三門峽工程時,全國的年發電量只有166億千瓦小時。建設一個三門峽工程,就可以增加36%的發電量,這對人民代表是多麼大的鼓舞。列寧的“蘇維埃加電氣化等於共產主義”,在中國得到廣泛的傳播和認同,中國擁有中國特色的高級社(後有人民公社),缺少的就是電力。這就是中央政府在經濟財政最困難的時候,勒緊老百姓的褲帶也要確保三門峽工程建設的主要原因。

1960年黃河三門峽水庫開始蓄水,第一台發電機組開始安裝,其他幾台機組也在生產之中。由於水庫泥沙淤積、潼關水位上升、關中平原淹沒嚴重等問題,迫使人們不得不對三門峽工程進行改造,將已經安裝的發電機組被拆除,運往丹江口水庫的水電站。從1962年到1973年三門峽工程既不蓄水,也不能發電!

1973年到1978年黃河三門峽大壩工程安裝了5台5萬千瓦的發電機組,共25萬千瓦。那麼誰讓黃河三門峽大壩工程重新發電的呢?不是別人,正是2003年10月底主張廢棄三門峽水電站的錢正英和張光鬥。當時張光鬥是三門峽工程改建技術負責人,錢正英是水利部長。沒有錢正英和張光鬥的支持和批准,黃河三門峽工程根本不可能重新開始發電。張光鬥在電視採訪中老是炫耀這個大壩工程的技術問題是他解決的,那個大壩工程的技術問題是他解決的,但是就不自問一下,大壩工程的這些技術問題是誰引起的?

三、李鵬讓黃河三門峽大壩工程增加發電機組

李鵬就任電力部長後,馬上視察了黃河三門峽大壩工程。1981年5月24日李鵬來到了三門峽大壩工程,肯定了三門峽電廠改建後所取得的成績。三門峽水庫的原定正常蓄水位高為海拔360米,後來周恩來在一次會議上規定正常蓄水位為海拔335米。為了排沙,規定運用水位汛期為海拔305米,必要時降為海拔300米,非汛期為317至326米。但是為了三門峽電廠的發電,工程管理部門將控制水位提高到海拔340米。八十年代初,三門峽電廠利用這5台5萬千瓦機組,每年可以發電7億至8億千瓦時。

為了三門峽工程的經濟利益,三門峽電廠擅自將控制水位從海拔335米提高到海拔340米,其後果是使三門峽庫尾潼關的水位無法降低,渭河流域的水位逐年提高。到2003年,渭河流域的水位比自然狀態下提高了2.33米,這個人為抬高的水位,造成了渭河流域嚴重的災害,這個人為抬高的水位,使得貧困的農民更加悲慘。

在李鵬和錢正英的支持下,黃河三門峽大壩工程又在1993年新安裝了兩台7.5萬千瓦的發電機組,這樣黃河三門峽大壩工程的總發電裝機容量達到40萬千瓦,達到了原設計的三分之二,發電量上升到每年10億千瓦時,只相當於原設計的六分之一。

四、江澤民對黃河三門峽大壩工程的肯定

國際上把黃河三門峽大壩、長江三峽大壩工程等稱為是斯大林主義的產物。斯大林曾說,世界上哪一個壩最大,給我造一個世界上最大的壩。和斯大林一樣,中國的領導人對世界第一的大壩也有特別的鐘愛。

1999年6月19日江澤民視察了黃河三門峽大壩工程,三門峽水利樞紐管理局局長李春安介紹了三門峽水利樞紐工程,特別談到了工程投入運用以來,在防洪、防凌、灌溉、供水、發電等方面產生了“巨大的效益”。江澤民聽後十分高興,肯定了黃河三門峽大壩工程的成績,肯定了“人定勝天”的思想。江澤民說:“當年著名詩人賀敬之寫的“責令李白改詩句,黃河之水‘手中’來”的詩句,就是人民治黃偉大精神的生動體現。”

幾天之後,江澤民在黃河委員會的會議上,稱讚毛澤東對黃河治理的貢獻,從而肯定了黃河三門峽大壩工程。江澤民說:“一九四六年,中國共產黨在戰火硝煙中,就領導解放區人民開始治理黃河。新中國成立以後,黨和國家對治理開發黃河始終極為重視,把它作為國家的一件大事列入重要議事日程。一九五二年,新中國成立後毛主席第一次外出視察,就是看黃河,並發出了“要把黃河的事桿好”的偉大號召。”“在我們黨和政府的領導下,黃河流域的廣大幹部群眾艱苦奮鬥,頑強拼搏,團結治水,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古老的黃河煥發了新的生機。五十年歲歲安瀾,這本身就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據統計,建國以來黃河大堤完成了十三點八億立方米各類土石方量,相當於建造起十三座萬里長城。黃河水利、水電資源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開發利用,全流域農田灌溉面積發展到一億多畝,流域的工業農業不斷發展,城鄉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黃河幹流建成了重要的水電能源基地。黃土高原地區開展的大規模水土流失治理,為群眾脫貧致富創造了條件,改善了當地的生態環境,減少了入黃泥沙。這些成就,是我國曆史上任何一個朝代無法比擬的。這充份表明,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堅持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巨大優越性,中國人民就能夠不斷地創造出人間奇蹟。”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這是李白的詩句,氣魄宏大,流傳千年。如今是“黃河之水手中來”。一個的自然河流生態系統被一個人工控制的河流系統所取代。黃河斷流了,斷流時間越來越長,斷流次數越來越頻繁,黃河失去了自然恢復能力。黃河之水手中來,這就是治黃五十年的結果。

五、不拆除黃河三門峽大壩,災難將繼續加重

2003年一位記者在做渭河洪水和黃河三門峽大壩工程報導時,專門記錄了壩址處的水位是海拔316米,潼關水位是海拔327.94米,兩者高差12米,就是說黃河水從潼關流經三門峽的這段距離,平均每公里的水面坡降為0.12,即為萬分之一點二。只要黃河三門峽大壩不拆除,潼關的水位就難以降低。潼關水位不降低,渭河各點的水位將逐年加高,渭河流域包括西安市的洪水威脅也只會逐年加大,黃河三門峽大壩造成的禍害就繼續存在,並繼續加重,最後會威脅西安市的生存。到那時,西安的百姓不僅是咬牙切齒,而是流離失所。

正如前面所述,拆除黃河三門峽大壩,不是一個簡單的工程決策,它需要政治家的雄才偉略。毛澤東是一個大政治家,他批准建造了這個禍國殃民的黃河三門峽大壩。真可謂:聖人出,黃河清。建大壩,災禍興。拆除黃河三門峽大壩,中國需要一個比毛澤東更偉大、具有新思維的政治家。

作者為工程師,現居德國。

──轉自《觀察》(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王維洛:爲何須“重振長江航運生機”
王維洛:黃鎮東須對三峽航運目標失敗負責
王維洛:用資料騙人
王維洛:中國執行的是最嚴格的農田保護政策嗎?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