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洛:拆除“黄河三门峡大坝”的阻碍何在?

王维洛

人气 96
标签:

【大纪元5月20日讯】2003年秋天,渭河流域一场5-10年一遇的降雨,造成了50年一遇的大洪灾,此次洪灾的罪魁祸首是1960年建成的黄河三门峡大坝,这是灾区普通农民从他们亲身经历中所得的结论。洪水灾害过后,要求拆除黄河三门峡大坝的呼声大起,虽然国务院主管部门第一次在公开场合承认了黄河三门峡大坝的决策是错误的,但是坚持黄河三门峡大坝不能拆除的观点。2004年3月至4月期间,中国国内关于黄河三门峡大坝的争论再起。

一、关于未来黄河三门峡大坝命运的决策将是一个政治决策

黄河三门峡大坝是否应该拆除?首先要从建设大坝的工程目标来检验,为什么要建?然后是为什么要拆?

建设黄河三门峡大坝工程的目标是防洪、发电、灌溉和航运。防洪是第一目标,可以保护大坝下游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五省2亿人口和五、六亿亩土地;其次是发电,三门峡水电站的发电量将超过1949年全国的总发电量。第一位的防洪目标可以说是“出师未捷身先死”,三门峡水库根本就不存在保护下游几亿人口和六亿亩土地的库容;黄河中的水量尚不能满足冲沙和发电的需要,灌溉也是不能实现的目标。航运目标早在大坝设计时就已经不可能实现了,因为大坝构筑物中没有考虑任何通航过船的设备。最后剩下的只有发电这一项了。黄河三门峡大坝工程的发电站每年的发电量约为10亿千瓦小时,为原计划的六分之一。可以说,黄河三门峡大坝工程的四个目标,一个也没有达到。作为工程目标剩下的只有六分之一的发电量。如果再放弃这10亿千瓦小时发电量,三门峡大坝则是一个没有功能效益的大坝。从工程意义上来说,黄河三门峡大坝是一个废坝,应该拆除。

但是就和当初建设黄河三门峡大坝一样,上这大坝工程不是一个简单的工程决策,而是一个政治决策;拆除黄河三门峡大坝同样也是一个政治决策。一个敢在一条世界上最多泥沙的河流上违反祖宗的训令建造拥有多个“世界第一”的三门峡大坝的人,在中国历史上必定是个大政治家,无论是流芳千古还是遗臭万年,都将载入历史史册。但是能做出拆除黄河三门峡大坝决策的政治家,一定是一个比毛泽东更伟大的政治家。建黄河三门峡大坝工程不易,拆除黄河三门峡大坝更难,这也将载入历史史册。历史把机会留给了中国的政治家,可是,中国社会还没有出现这样的政治家。

二、谁让黄河三门峡大坝发电?

2003年秋渭河洪水之后,关中平原、西安的百姓对三门峡大坝可以说是恨到了咬牙切齿的地步。似乎十分“体察民心”的原三门峡工程技术负责人、著名水利专家、中国科学院、工程院两院资深院士张光斗出来说话了,三门峡大坝工程设计是错误的。他说:“钱正英副主席和我,我们两个人是老搭挡了,都主张三门峡水电站废弃。放掉(水),不要(发电)了。”

虽然防洪是工程的第一目标,但是当初建设黄河三门峡工程的真正目的是发电,黄河三门峡水库的设计正常蓄水位海拔360米,库容量647亿立方米。设计电站装设8台水轮发电机,总容量116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为60亿千瓦小时。这发电机装机容量,相当于1949年全国装机容量的60%,而其发电量超过1949年的水平。1957年,全国人大批准黄河三门峡工程时,全国的年发电量只有166亿千瓦小时。建设一个三门峡工程,就可以增加36%的发电量,这对人民代表是多么大的鼓舞。列宁的“苏维埃加电气化等于共产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的传播和认同,中国拥有中国特色的高级社(后有人民公社),缺少的就是电力。这就是中央政府在经济财政最困难的时候,勒紧老百姓的裤带也要确保三门峡工程建设的主要原因。

1960年黄河三门峡水库开始蓄水,第一台发电机组开始安装,其他几台机组也在生产之中。由于水库泥沙淤积、潼关水位上升、关中平原淹没严重等问题,迫使人们不得不对三门峡工程进行改造,将已经安装的发电机组被拆除,运往丹江口水库的水电站。从1962年到1973年三门峡工程既不蓄水,也不能发电!

1973年到1978年黄河三门峡大坝工程安装了5台5万千瓦的发电机组,共25万千瓦。那么谁让黄河三门峡大坝工程重新发电的呢?不是别人,正是2003年10月底主张废弃三门峡水电站的钱正英和张光斗。当时张光斗是三门峡工程改建技术负责人,钱正英是水利部长。没有钱正英和张光斗的支持和批准,黄河三门峡工程根本不可能重新开始发电。张光斗在电视采访中老是炫耀这个大坝工程的技术问题是他解决的,那个大坝工程的技术问题是他解决的,但是就不自问一下,大坝工程的这些技术问题是谁引起的?

三、李鹏让黄河三门峡大坝工程增加发电机组

李鹏就任电力部长后,马上视察了黄河三门峡大坝工程。1981年5月24日李鹏来到了三门峡大坝工程,肯定了三门峡电厂改建后所取得的成绩。三门峡水库的原定正常蓄水位高为海拔360米,后来周恩来在一次会议上规定正常蓄水位为海拔335米。为了排沙,规定运用水位汛期为海拔305米,必要时降为海拔300米,非汛期为317至326米。但是为了三门峡电厂的发电,工程管理部门将控制水位提高到海拔340米。八十年代初,三门峡电厂利用这5台5万千瓦机组,每年可以发电7亿至8亿千瓦时。

为了三门峡工程的经济利益,三门峡电厂擅自将控制水位从海拔335米提高到海拔340米,其后果是使三门峡库尾潼关的水位无法降低,渭河流域的水位逐年提高。到2003年,渭河流域的水位比自然状态下提高了2.33米,这个人为抬高的水位,造成了渭河流域严重的灾害,这个人为抬高的水位,使得贫困的农民更加悲惨。

在李鹏和钱正英的支持下,黄河三门峡大坝工程又在1993年新安装了两台7.5万千瓦的发电机组,这样黄河三门峡大坝工程的总发电装机容量达到40万千瓦,达到了原设计的三分之二,发电量上升到每年10亿千瓦时,只相当于原设计的六分之一。

四、江泽民对黄河三门峡大坝工程的肯定

国际上把黄河三门峡大坝、长江三峡大坝工程等称为是斯大林主义的产物。斯大林曾说,世界上哪一个坝最大,给我造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坝。和斯大林一样,中国的领导人对世界第一的大坝也有特别的钟爱。

1999年6月19日江泽民视察了黄河三门峡大坝工程,三门峡水利枢纽管理局局长李春安介绍了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特别谈到了工程投入运用以来,在防洪、防凌、灌溉、供水、发电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效益”。江泽民听后十分高兴,肯定了黄河三门峡大坝工程的成绩,肯定了“人定胜天”的思想。江泽民说:“当年著名诗人贺敬之写的“责令李白改诗句,黄河之水‘手中’来”的诗句,就是人民治黄伟大精神的生动体现。”

几天之后,江泽民在黄河委员会的会议上,称赞毛泽东对黄河治理的贡献,从而肯定了黄河三门峡大坝工程。江泽民说:“一九四六年,中国共产党在战火硝烟中,就领导解放区人民开始治理黄河。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国家对治理开发黄河始终极为重视,把它作为国家的一件大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一九五二年,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第一次外出视察,就是看黄河,并发出了“要把黄河的事杆好”的伟大号召。”“在我们党和政府的领导下,黄河流域的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团结治水,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古老的黄河焕发了新的生机。五十年岁岁安澜,这本身就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据统计,建国以来黄河大堤完成了十三点八亿立方米各类土石方量,相当于建造起十三座万里长城。黄河水利、水电资源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开发利用,全流域农田灌溉面积发展到一亿多亩,流域的工业农业不断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黄河干流建成了重要的水电能源基地。黄土高原地区开展的大规模水土流失治理,为群众脱贫致富创造了条件,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减少了入黄泥沙。这些成就,是我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无法比拟的。这充份表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中国人民就能够不断地创造出人间奇迹。”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是李白的诗句,气魄宏大,流传千年。如今是“黄河之水手中来”。一个的自然河流生态系统被一个人工控制的河流系统所取代。黄河断流了,断流时间越来越长,断流次数越来越频繁,黄河失去了自然恢复能力。黄河之水手中来,这就是治黄五十年的结果。

五、不拆除黄河三门峡大坝,灾难将继续加重

2003年一位记者在做渭河洪水和黄河三门峡大坝工程报导时,专门记录了坝址处的水位是海拔316米,潼关水位是海拔327.94米,两者高差12米,就是说黄河水从潼关流经三门峡的这段距离,平均每公里的水面坡降为0.12,即为万分之一点二。只要黄河三门峡大坝不拆除,潼关的水位就难以降低。潼关水位不降低,渭河各点的水位将逐年加高,渭河流域包括西安市的洪水威胁也只会逐年加大,黄河三门峡大坝造成的祸害就继续存在,并继续加重,最后会威胁西安市的生存。到那时,西安的百姓不仅是咬牙切齿,而是流离失所。

正如前面所述,拆除黄河三门峡大坝,不是一个简单的工程决策,它需要政治家的雄才伟略。毛泽东是一个大政治家,他批准建造了这个祸国殃民的黄河三门峡大坝。真可谓:圣人出,黄河清。建大坝,灾祸兴。拆除黄河三门峡大坝,中国需要一个比毛泽东更伟大、具有新思维的政治家。

作者为工程师,现居德国。

──转自《观察》(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王维洛:为何须“重振长江航运生机”
王维洛:黄镇东须对三峡航运目标失败负责
王维洛:用资料骗人
王维洛:中国执行的是最严格的农田保护政策吗?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