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瞑大一寸 談孩子的成長

黃宜中  
【字號】    
   標籤: tags:

成長需要足夠的營養,但攝取過多營養的後果是肥胖而不是高大。剛出生的嬰兒一天天長大,父母親有著說不出的欣慰與得意,滿以為孩子就此順順利利「一瞑大一寸」。可是往往過不多久,孩子的成長速度與父母的美好期待有了差距,父母親開始擔心焦慮,尤其是再加上食慾變差,那父母親可要氣急敗壞了。強迫進食、求醫、開胃藥、營養補給各種手段,紛紛出籠,讓醫生看了,也忍不住搖頭。

■成長的速度隨年齡而變化
出生到滿一週歲間孩子的成長速度最快。出生的體重大約3公斤,身高50cm,週歲時增至10公斤(出生時的3倍),身高75cm(出生時的1.5倍),真是速度驚人。此後至滿6歲前成長速度緩慢下來,每年只約增加2公斤。上小學後每年也只3-3.5公斤的增加,直到青春期才又開始另一段快速的成長。

■成長是階梯式的
以前人們總認為成長是持續不間斷的,但近來研究報告顯示成長其實是階梯式的,有成長階段和停頓階段之分,期間每一階段長短因人而異。一個停頓階段可由幾天至二、三個月之久。成長快的階段孩子營養需求量大,當然吃的多;停頓階段成長慢需要熱量少(只夠維持日常活動而已)量當然少。換言之,不是「吃得少才長不大」而是「長得慢才吃得少」。

■父母的身高決定孩子的身高
至於身高方面,人人希望男生高大挺拔,女生亭亭玉立。雖說影響孩子身高的因素不少,但父母的身高(也就是遺傳)是最重要的。例外(矮小的父母有高大的子女)當然有,不過觀察父母判斷子女,70-80%的正確率還是有的。至於孩子身高中等,體重正常,卻因父母期望太「高」而將孩子認定太「矮」的,則屬自尋煩惱。

■身材矮小常見的原因
當然,真正的身材矮小,還是需要請教醫師,從孩子的出生經過、家族成員的身材、臨床表徵、各種檢查數據作鑑別診斷。其中最常見的幾種原因為:
一﹑遺傳性身材矮小身材矮小的父母,子女也較矮小。
二﹑內分泌異常通常是腦下垂體(生長激素)或甲狀腺素不足。
三﹑染色體異常
四﹑各種慢性疾病如貧血、肝、腎的慢性疾病…等。
五﹑骨骼發育不全六﹑體質性生長成熟延遲

■如何看待營養的問題
孩子的營養是父母關切的另一個焦點。營養的好壞固然可影響成長,但並不是決定成長的唯一要素,營養只要足夠就好,攝取過多的後果是肥胖而不是高大。將長不好歸罪於營養不夠,因而在進食方面給孩子太大的壓力(強迫餵食),或給予多種營養品,使得孩子視吃飯為「畏途」,絕非聰明的作法。孩子身體需要多少營養,自會表現在食慾上,不強要孩子多吃(只會有反效果)是幫助孩子成長最簡單的方法。◇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記者杜宇塵,歐陽宇編譯報道)在中國南方省份雲南省的首府昆明,拐子在大量外地民工居住的偏僻地區自由進出。按照一個民工的統計,至少有215個孩子在過去四年裡在昆明失蹤。中國全國性的政府電視台最近突出報道了這則新聞,警察否認這個數字,家長說警察並不關心這個嚴重的誘拐問題。
  • 美國許多外國移民的孩子,星期六上午都要去學校學習他們父母的母語。在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市郊區的蒙特利公園、聖蓋博和聖馬力諾,亞裔兒童正在學習中文,這些孩子在大約20個只有星期六上課的學校裡學習。這些城鎮的人口至少有一半是亞洲人。 出生於台灣的格羅﹒李是聖馬力諾中文學校的校長。他的中文學校是這個地區最大的,有1000名學生。格羅﹒李說:“我們有許多不同類型的學生,其中多數是所謂的ABC。”ABC的意思是在美國出生的華裔。學生裡還有一些亞洲和美國白人夫婦所生的混血兒。格羅﹒李說:“這兒還有韓國人、日本人,因為我們的學校最大,我們也有來自中國大陸的孩子。” *父母希望孩子學中文*
  • 中小學的招生活動,愈來愈有趣。在高雄有一間中小學,透過學生堆彩色大積木,測驗視覺邏輯,還有,邀請家長一起來幫圖書館選書的活動,讓學校,老師和學生的第一次交流很不一樣。這所國際中心學送給新生的禮物是,堆積木。大型的魔術方塊,可以堆出兩公尺高的圖案。22]]這主要是測試學生的拼圖視覺邏輯,還有體能。家長可以或者觀察孩子的能力。這所學校上個月才創設,預定九月開學,在此之前,學校歡迎家長一起參加圖書館的選書工作。希望孩子念什麼樣的書,長可以直接和學校溝通,而不必單向接受絕校的決定。這讓家長很有參予感。民視新聞呂鎌顯高雄報導
  • 「愛孩子,請陪他一起用餐」。日本官方一項調查指出,托兒所的時間長短不致影響幼兒發育,反倒是全家是否經常一起用餐、有無對象可商量育嬰事宜,才是決定幼兒智能和運動發達與否的關鍵主因。厚生勞動省從一九九八年起,前後花費五年時間追蹤所得的這項調查,堪稱全球罕見。
  • 很多家長擔心孩子貧血,給孩子吃各種各樣的補血鐵劑,认為多吃些沒壞處。殊不知,如果濫用或長期過多地吃補鐵藥和食物,也會引起一種疾病——血色病。
  • 美若天仙的妻子卻生個奇醜無比的孩子,日前,全國首例「人
    造美女」引發的家庭糾紛案在鶴崗結案,夫妻雙方協議離婚,丈夫獲賠青春補償費
    100萬元。
  • 〔自由時報記者李開菊、洪臣宏、蔡佳蓉╱高雄報導〕高市楠梓區八歲歐姓男童日前意外墜樓,十六日下午二時宣告腦死,歐童父母強忍悲痛,決定捐出孩子可用的器官遺愛人間,高雄長庚指出,歐小弟弟成功捐贈兩枚腎臟、一枚肝臟、兩枚眼角膜,共計五人獲得重生。

      高市社會局長洪富峰聞悉,昨日下午特地前往歐家慰問,對歐童父母感人情操表達敬意,並致贈兩萬元慰問金,不過家貧的歐童父母決定將此慰問金轉捐給高雄市自閉症協進會,此舉令人感動不已。

      洪富峰局長昨日下午四時在社會局第五科科長陳桂英等陪同下,到達楠梓歐童的家中慰問,正忙於處理歐童後事的歐宗林、黃淑芬夫婦,強忍著悲傷後的疲憊神情,雖然說信亨已經走了,但夫婦倆仍極力為其他自閉症孩童請命,希望政府真的做到「零拒絕」的教育政策,不希望類似事件再度發生。

      黃淑芬難過地表示,她為了信亨的求學,和其他有自閉症孩子的家長一樣,四處碰壁,當初就是因為楠陽國小附設幼稚園拒絕信亨,才被迫轉到私立托兒所。

      不過教育局表示,原本就讀楠陽附幼的歐小弟弟,去年就應屆齡進入小學就讀,但家長為他申請緩讀,在各校名額都有一定限制下,為保障學前特教班新申請入學學生的權益,經鑑定單位核准他的延緩入學申請後,才將他轉到同樣設有學前特教班的愛國附幼,並沒有拒絕他入學。

      但歐童只就讀一個學期,家長就因故將他轉到民間托兒所,教育局依法又無法強制安置學前教育兒童,對於家長指控,教育局感到相當無奈。

      因照顧信亨無怨無悔辛勤付出的黃淑芬,去年當選模範母親,今年獎牌依舊放在客廳的櫥櫃上,信亨卻走了,歐宗林夫婦體認再多的難過與不捨也喚不回信亨,因此決定捐出信亨的器官,遺愛人間。

      據瞭解,歐宗林工作收入微薄、黃淑芬因全心照料及負責接送孩子上下學並無工作,另歐童祖父中風於安養院療養中,家庭經濟十分困窘,家屬在喪失愛子之際尚能做出此大愛決定,種種舉動,實在令人感動。

  • 加拿大一項研究發現肥胖或超重危及青少年情緒和身體健康,使他們容易受人欺負並且自己也去欺負別人。

    安大略省金斯頓市皇后大學(Queens University)公共健康和流行病系的詹森(Ian Janssen)博士及同事分析了2002年對5749名11至16歲的加拿大青少年進行的一次全國性調查資料,發現超重和肥胖的孩子比其正常重量的同齡人更可能成為被戲弄和歧視的受害者,而他們反過來子會這樣對待別人,這些傾向會在短期甚至長期妨害他們的心理和社會發展。

  • 一大早,看到孩子們在法輪大法悠揚的煉功音樂中打坐,他們小小的臉蛋上露出祥和平靜的神情,讓人不禁爲他們感到高興,能在小小的年紀就懂得修煉,真是幸福!
  • 劉昌蓮,女,1972年出生於重慶永川市朱沱鎮,現年32歲。鄭興華,男,1978年出生於貴州省正安市,現年26歲。兩人現在廣東打苦工,各奔東西。

    劉昌蓮與我是同市同鎮之人,她在萬分窮困的家中排行老七,有一個四姐叫劉昌瓊(現在廣東打苦工),其餘皆是兄弟。19歲時,劉昌蓮的父親以區區3000元錢將其嫁至貴州省六盤水市。劉昌蓮曾經給家中寫信,表示她對家庭生活的不滿:白天十來個鐘頭磨來磨去,日曬雨淋,饑寒轆轆,就像人嫁過去就要成爲奴隸,就成了專管生孩子並且還得每天察言觀色磨破手皮的賤女人。她逃過很多次,但一次次被捉回,又一次次被打。短短幾年,劉昌蓮人都老了。好不容易離婚之後,劉昌蓮又被嫁至朱沱鎮德龍村,與我老家新岸山村相鄰。孩子生了兩個,一男一女,男的今年已滿7歲,女的今年已滿5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