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馬英九盼「六四天安門事件」未來能獲得平反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李佳霏台北四日電)台北市長馬英九今天表示,雖然中共中央已將「六四」的定調改為「一九八九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風波」,但仍未作真正反省;他希望「六四」在未來終能獲得平反,為維護社會和諧、促進政治民主,作出正面貢獻。

馬英九是參加財團法人新台灣人文教基金會今天舉辦的「六四天安門事件」十五週年紀念座談會時,作以上表示。

他指出,「六四」轉眼已十五個年頭,但那駭人的一幕幕始終揮之不去,雖然現任中共國務院總理溫家寶重申中共中央已對「六四」作出結論,不過語氣神色則由之前的肅殺轉為安撫。中國外交部更在六月一日,以「一九八九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風波」為六四定位,雖然不再像九零年代直呼「六四」為「反革命暴動」,但實質上只是將醜化轉為淡化,仍沒有真正的反省、面對歷史真相。

馬英九表示,上述事證體現在去年因公開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疫情,受到海內外敬重的醫師蔣永彥,因不斷呼籲為「六四」平反,最近傳出失蹤的消息;另一方面,近來亦有被中共中央判處五年徒刑的旅美民運人士楊建利,都是中共仍未反省「六四」經驗教訓的顯著例子。

馬英九說,誠如捷克作家米蘭˙昆德拉說「人類反對強權的戰爭,就是記憶反對遺忘的戰爭」,兩岸三地的民眾絕不能對「六四」如此重大歷史事件開始淡忘。

他指出,民主在中國大陸就像是「早夭」的孩子、在香港則是「壓抑成長」的孩子,反觀台灣的民主則顯得順上許多,可惜這次總統大選的爭議卻讓大陸知識份子對民主的憧憬形成打擊,更作為大陸宣傳民主的反面教材。縱使台灣面對如此民主的挫折,但台灣對民主仍不絕望、不死心,台灣民眾對維護正義的司法制度仍具有高度期待。

他指出,香港去年七一大遊行,訴求還政於民,雖然引發爭議的國家安全條例立法暫時擱置,但接下來一連串的發展,卻也使得港人期盼二○○七年普選特首的希望落空,並使得原先就違反台灣人民意願的「一國兩制」,失去最後一點說服力。

他強調,民主是競爭而非鬥爭,制衡與法治也不能建立在仇視與對立上,當權者不應將政治對手當作敵人或叛徒看待,他希望「六四」在未來終究能獲得平反,中共可參考國民黨政府處理「二二八事件」或「美麗島事件」的經驗,為維護社會和諧、促進政治民主,作出正面貢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