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竹:廣開言路才能加強執政能力

劉曉竹

標籤:

【大紀元9月17日訊】人類理性活動有目標與手段兩個方面。大多數情況下,手段比目標更重要。一個白癡也知道哪個女人漂亮,但只有情場上的高手才知道怎樣討她的喜歡。這個道理用到中國政治上就是,你提出一百個宏偉目標,不如拿出一個有效手段。四中全會的兩個主題,一是加強執政能力,二是反腐敗,都還停留在目標的層次上,老百姓耳熟能詳,現在要看你能拿出什麽手段來。

這一條必須追究。報道的新措施出臺,在我看來,都是些謹小慎微的小動作,沒有大手段。不能說小動作沒有幫助,比如多搞一點基層評議,當然有作用。但我認爲,這些小動作太多,弊大於利。爲什麽這樣說呢?大家想一想,一個患有腸穿孔的病人,給他吃幾片維生素、阿司匹林,不能說毫無作用,但這種“作用”可能反而害了他,因爲他覺得可以不必去看醫生了,可以不用開刀了。今天的腐敗問題何止“穿孔”?在此情況下,與其治標不治本,乾脆“標”也不要治了。

列寧寫過一本書,叫做《怎麽辦》,我認爲中國應該開展一次徵文比賽,而且重金獎勵,題目就是“怎麽辦”。共產黨裏不是沒有能人,也不是沒有聰明人,但是缺少適當機制,讓能人出頭,讓好辦法實現。所以,胡錦濤主席講提高執政能力、反腐敗,第一要務就是要廣開言路,實行言者無罪。在“一言堂”之下,最多只能提高“專制”能力,不能提高執政能力。

什麽是廣開言路?無非兩條。其一是讓大家說話,特別是讓知識份子說話。共產黨執政幾十年最大的教訓就是,思想觀點的不同,不能靠壓服來解決。鄧小平過去說過,“知識份子是工人階級的一部分”,“科技是第一生産力”。不是要促進中國的政治文明嗎?我認爲應該進一步發展鄧小平理論,承認:1、知識份子是政治文明的一部分;2、其思想理論是政治文明的第一要素。這個“第一生産力”不能暢所欲言,政治文明怎麽發展?過去講了不少“知識經濟”,現在應該多講一點“知識政治”。不要動不動就整人,不要怕學者教授講話過頭。孔子、孟子講的話,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大多數是“過頭”的話。歷史上凡是好整讀書人的統治者,都是小人,這一條無一例外。爲什麽?因爲他心地不光明,沒有自信心。否則,爲什麽要怕知識份子講話?

其二,廣開言路就是保持一種開放的心態。常聽有人講“中國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是行不通的”,這話並不錯,但你照搬哪一套制度能行得通呢?中國照搬自己那一套就行得通嗎?要是行得通,還需要提高執政能力嗎?腐敗應該早就解決了。開放的心態就是不預設立場,不先下結論。哪一套行得通,哪一套行不通,要經過實踐的檢驗。還是鄧小平的“貓論”比較高明,不管白貓黑貓,抓住老鼠才是好貓。中國現在的情況是史無前例的,一切都要摸索,一切都要借鑒,一切也都可以嘗試。只有從善如流,兼收並蓄,才有可能找到一條符合中國實際情況的出路來,所以不要搞畫地自牢。

──轉自《自由亞洲電臺》(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劉曉竹:球迷鬧事與政治
劉曉竹:黃金高案催生中國的縣長直選
劉曉竹:中國社會的強龍與地頭蛇
劉曉竹:中國的「走資派」還在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