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橘營版兩岸和平協商委員會動見觀瞻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月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方旭台北一日電〉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力推的兩岸和平促進法排入立院議程,引發各界關注。雖離完成立法還言之過早,但未來如透過立法,讓依立院政黨比例成立的兩岸和平協商委員會取得法制化基礎,將對目前兩岸協商機制帶來新變化。

選後政局千變萬化,親民黨釋放政策合作善意後,藍綠對峙僵局似乎出現化解跡象,也讓兩岸和平法草案重獲藍綠陣營一定程度的肯定而浮出檯面。

其實橘營當初設想,如依政黨比例組成兩岸協商特別委員會,朝野政黨即可共同擔負政策背書責任,民進黨政府無疑有更廣的運作空間;另一方面,只要獲得國會多數的支持與背書,就能順利推動協商談判,也為過半的泛藍陣營找出新舞台。

也因此,親民黨版兩岸和平促進法不但主張依真調會模式籌組兩岸和平協商特別委員會,也闡明委員會成立宗旨在推動九大具體協商目標,首項協商議題就是推動兩岸盡速展開簽定和平協議。

其餘重大議題還包括:推動兩岸非軍事區;推動簽定三通協定;推動成立兩岸高峰會議;推動台灣農產登陸,大陸旅客抵台;推動建立兩岸自由貿易區;推動簽定大陸台商保障協定;推動簽定兩岸金融交流與監督管理協議;及推動兩岸兩席,共同參與非政治性國際組織。

為避免推動兩岸協商被戴上「賣台」帽子,法案明訂,未來委員會與對岸任何協商結論,均須經立院追認、同意;尤其如能簽訂兩岸和平協定,更須透過台灣公民複決,以落實主權在民。

親民黨立委也評估,如果法案過關,未來立法院在推動兩岸交流事務上,將獲得重大進展與運作空間,可能取代目前已告凍結的海基、海協談判管道,產生實際功能。尤其是以朝野政黨共組委員會方式展開協商,更具有代表主流民意的指標性意義。

事實上,兩岸陷入僵局,協商停滯不前,讓台灣人民與工商業界相當憂慮,因此宋楚瑜選前與黨籍立委李永萍「台北市」、政策中心主任張顯耀等人溝通後,推出立法成立兩岸和平協商特別委員會,作為橘營選戰主軸;不過因為藍綠對立情勢緊繃,法案慘遭冷凍。

但在選後,親民黨釋出和解善意,不但協助黨產條例付委,也表達願在民生議題與公共政策上與綠營合作,民進黨團為表善意,也協助橘營的兩岸和平法草案排入院會議程,使得法案解凍出現轉機。

對此,立法院長王金平指出,相關法案過關後,將讓國會推動兩岸交流、協商有更大的運作空間,以及法制化背景。張顯耀也表示,總統過去所設的兩岸跨黨派小組或和平發展委員會,都欠缺法源與民意授權基礎,唯有橘版法案過關,推動兩岸協商才有法律基礎。

親民黨立委強調,法案基本精神是根據陳總統「四不一沒有」宣誓及兩岸九二共識制訂,是目前各方都能接受的互動原則,可為兩岸突破僵局找到良好基礎。

選後政局變化令社會各界目不暇給,但如何跳脫對立僵局,回歸政策互動,已成朝野共識,因此兩岸和平法草案付委確有一定指標意義。只是法案雖有審議機會,但因牽涉兩岸協商機制的變更,法案內容勢必成為朝野協商與角力的焦點,能否過關恐怕還有很大的變數。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