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熱力 灌溉 旱地嘛ㄟ開花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月13日訊】〔自由時報記者何瑞玲╱永和報導〕台北縣一群永和社區大學的學員,利用假日在新店溪河川高灘地的荒煙漫草間,拓墾出水鴨棲息、水草遍植的人工溼地生態園;他們用毅力創造「不可能」,用熱情改變河灘地荒草的面貌,為都市學子打造生態教室。

這股熱情,讓他們的成果獲得福特汽車「2004年福特保育暨環保獎」首獎;開發土地也從私有地擴增到公有地,從兩百坪增加到四公頃,他們要繼續奔放對土地的熱情,希望有一天能看到新店溪河岸的改變。

2002年初,永和社區大學生態社團學員們,為了假日自然科的採集課程奔波,有很深感觸,處在水泥叢林的大都會裡,要上生態課談何容易,看到新店溪河川高灘地的荒草漫漫,一個念頭閃過,一群學員們開始構思,要讓旱地開花,要在河灘地開創自己的生態園。

擔任永和社區大學公共事務聯絡員的潘增鑑,是人工溼地的幕後推手,他讓念頭具體實踐。

他向中正橋上游一塊私有地的楊姓地主提出構想,這塊原本是作為高爾夫球練習場的河川高灘地,因為水利法相關規定而閒置,抱著姑且一試的想法,地主同意無償借給永和社大學員們使用兩年,看看這群人能在河灘地裡弄出什麼名堂。

原本只是同意出借兩百坪,沒想到學員們的熱情,運用新店溪水在河灘地開墾出六百坪的人工溼地,水鴨棲息、水草植物的扎根,學員們創造出不可能的驚嘆號!

被學員的熱情感動,地主最後把將近六千坪的私有地,全提供給學員們無償使用,受到學員的感染,也讓地主開始樂在這塊園地裡,體驗都市農園的樂趣。

六千坪的私有地裡,學員們開墾出人工溼地,還有都市農園,不僅水鳥、雁鴨成了常客,淺水及深水的水草植物更豐富了河岸景觀。

學員們再接再厲,又向第十河川局借到福和橋上游兩公頃的公有高灘地,他們繼續「旱地開花」的熱力,在新的根據地,除了人工溼地,還種下水芋、茭白筍、水稻田,新、舊農園讓新店溪河岸景觀有了改變的契機,生態聚落的景象在這裡駐足。

從日到夜,昆蟲、水鳥、植物在河岸繁衍、生長;潘增鑑說,這裡就像都會區觀察生態的窗口,學員希望此處成為中、小學生的生態教室,讓下一代在這裡體驗、學習,而不是在課堂上看圖片、想像。

為了持續在河岸生態園的開墾動力,學員們成立了「水噹噹大地關懷社」,卅多位上班族學員利用休假日採集幼苗、種籽、播種,他們並串連起新舊農園的生態成果,參加福特汽車舉辦的「2004年福特保育暨環保獎」,「旱地花開」的成果,獲得首獎肯定,贏得百萬元獎金,對經費拮据的永和社大,宛如大旱逢甘霖。

潘增鑑說,學員們並沒有訂下什麼偉大的目標,只希望有一天能為新店溪河岸帶來不一樣的景觀。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