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鄭愁予:金馬澎是未來中國文化發光體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1月3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倪國炎金門三十日電)國際名詩人鄭愁予的離島人文對話之旅,今天回到五個月前落籍的金門,在國立金門技術學院發表新作「三角形的波浪|給台灣海峽的現代討海人」,他認為金門、馬祖和澎湖是兩岸文化三角平台,更是未來中國文化的發光體。

鄭愁予的離島人文對話之旅,是由金門籍文藝工作者楊樹清、鄭珍等陪同,在這個月二十一日走訪馬祖、二十四日前進澎湖,今天回到今年六月間剛落籍的金門,帶回新的詩作「三角形的波浪」,獻給離島的鄉親。

鄭愁予下午四時三十分在金門技術學院即以「三角形的波浪|給台灣海峽的現代討海人」為題,作專題演講,這是他獲聘為金門技術學院講座教授以來,第一次對學子談詩、談文化。

雖然金門技術學院演講的地點在教學行政大樓中庭,東北季風呼呼的吹,氣溫有點冷,但是擋不住校長李金振和五百多位師生熱情,學校教官謝觀昭首先獻唱鄭愁予詩作「偈」表示歡迎,鄭愁予笑著說,那是一九五三年的作品,當場引起一片「哇」的驚嘆聲。

鄭愁予指出,金馬澎三個島群是人類歷史上了不起的價值守護者。我們的價值認定不妨是世界性的,先人討海的精神使後代直立起來,而且奔跑,會跑到世界的頂端,較高的文化也將提攜週遭的文化;我們是大海的中心,週遭是我們的邊緣,要達到這個境地,需要的只是簡單的兩個字:信心。

本名鄭文韜的鄭愁予,曾任教於美國耶魯大學,為國家文藝獎、中國文藝協會文學詩歌類榮譽文藝獎章得主,「文訊雜誌」票選為當代最受歡迎詩人,他是明延平郡王鄭成功第十五代裔孫,今年六月二十四日落籍在祖先曾經從事抗清復明大業的金門,傳為文壇佳話,積極推動海峽文化平台,已成為他落籍金門後的重要心願。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