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的由來及相關習俗活動的介紹

如真
font print 人氣: 430
【字號】    
   標籤: tags:

每年黃曆的正月十五日,剛過完年,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

正月是黃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由於此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複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

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闔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

元宵節也稱燈節,當天燃燈的風俗起自漢朝,到了唐代,賞燈活動更加興盛,皇宮裏、街道上處處掛燈,還要建立高大的燈輪、燈樓和燈樹。

宋代更重視元宵節,賞燈活動要進行5天,燈的樣式也更熱鬧豐富。明代要連續賞燈10天,這是中國最長的燈節了。清代賞燈活動雖然只有3天,但是賞燈活動規模很大,盛況空前,除燃燈之外,還放煙花助興。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的代表活動,這活動出現南宋,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迷,猜謎的人眾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元宵節還有一個吃元宵的習俗。元宵由糯米製成,人們把這種食物叫“浮圓子”,後來又叫“湯糰”或“湯圓”,這些名稱“團圓”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徵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以此懷念離別的親人,寄託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

一些地方的元宵節還有“走百病”的習俗,又稱“烤百病”“散百病”,參與者多為婦女,他們結伴而行或走牆邊,或過橋,走郊外,目的是驅病除災。

隨著時間的推移,元宵節的活動越來越多,不少地方節慶時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這個傳承已有兩千多年的傳統節日,不僅盛行於海峽兩岸,就是在海外華人的聚居區也年年歡慶不衰。@、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平溪天燈已經成為元宵節的例行活動,今年的燈會特色則是以道教的圖騰蓋了五座祈福台,方便民眾放天燈時向上蒼祈願,另外為了表達對南亞海嘯的關心,活動特別為南亞祈福,還將邀請各國外交使節前來參加。〔何立心報導〕
  • 台東元宵節嘉年華會「炮轟寒單爺」將於二十三日下午豋場,台東市公所規劃六場次的表演,遊客也可選擇民間私下邀請的炸寒單;娜路彎大酒店今年特別準備了三十萬元的鞭炮準備「伺候」寒單爺。
  • 元宵節在下週三(二十三日),分館規模龐大的新光三越,以及社區文化氣氛濃郁的大葉高島屋,搶先將在本週末假日舉辦猜燈迷、燈會、做元宵等活動,希望讓民眾提早熱鬧過節。
  • 北台灣今年元宵節唯一有大型主題燈的〔桃園燈會〕,繼第一屆以〔馬立強〕的組合,共同主持安座開光大典之後,今年更將升級成為〔馬力真正強〕版本,將在明天晚上同時出現在主燈點燈儀式的大型活動場合,屆時勢必造成轟動和引發另一波政治話題。
  • 每年農曆的正月初一過後,迎來的下一個節日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 民俗民風

  • 〔自由時報記者周富美╱台北報導〕消費者文教基金會昨天公佈抽檢市售二十二項爆竹商品報告結果指出,非法商品的比例高達八成六,還有八成二的爆竹,沒有在商品包裝或主體上標示中文說明,印有警告標示的商品只有三成二,提醒民眾元宵節購買爆竹燃放時應多加留意。
  • 天燈又名孔明燈,相傳是三國時代諸葛亮所創,當時為了傳遞軍情,利用熱氣上升原理,讓燈飄浮到空中,後來演變為祈願方式。有一說是源自清道光年間,福建移民將天燈傳入平溪鄉,歲末天寒時人們在山間躲避盜匪,等到盜匪走後,留守的人就施放天燈為信號,讓山上的村民知道可以回家了。這項回家的暖意就沿用到太平歲月的元宵節,平溪村民間以放天燈來互報平安。

  • 〈金雞鬧元宵〉三之一  自由時報記者楊詩涵/台北報導.攝影
  • 【大紀元2月1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十七日電︶今年元宵節不在假日,不少百貨業者已安排這個週末假日舉辦多種元宵節活動,有免費品嚐湯圓、贈送燈籠,以及猜燈謎、學做元宵等活動,希望讓民眾一家大小快樂過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