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漿玉液或穿腸毒藥?

談酒癮

李政勳  台北市立療養院精神科主治醫師

標籤:

【大紀元2月24日訊】酒精是一種中樞神經抑制劑,它可以改變人類的意識狀態、知覺、運動等功能。空腹喝酒下肚四十分鐘後,血液中酒精濃度即達到最高點,並且會對大腦產生抑制作用,使人容易出現失去自我控制的興奮狀態,記憶力、注意力、判斷能力及工作能力都會下降,所以容易發生意外事件。倘若大量飲酒,中樞神經其他部位也可能遭到抑制而中毒,如果血中酒精濃度超過0.5%時,則可能對呼吸中樞產生抑制,使人呼吸變慢,甚至造成死亡。

飲酒的身心傷害

長期飲酒可導致慢性的身體傷害,如(一)腸胃潰瘍或者腸胃出血;(二)肝臟的傷害,可能引起脂肪堆積在肝臟而形成所謂的「脂肪肝」,甚至肝硬化;(三)可能導致神經系統傷害,如周邊神經病變或大腦皮質萎縮、智力記憶力衰退,長久導致所謂的「酒精性痴呆症」。

值得注意的是孕婦喝酒對胎兒的影響,孕婦如果喝酒,酒精可經由胎盤流到胎兒體內,由於酒精在胎兒體內代謝和排除的速度較慢,它會對發育中的胎兒造成各種傷害,包括胎兒畸型、胎死腹中、子宮內生長遲滯以及行為缺陷等。所有會造成人類胎兒畸型的各種藥物物質中,以酒精對胎兒出生後的影響最為嚴重。

一個人如果喝酒喝到超過一般社會習俗所能接受的程度,屢次喝醉,又無法節制,已經對他的身體健康、行為與工作能力、人際關係能力造成相當的妨礙,他卻依舊堅持要喝,在精神醫學上便說這個人已經罹患酒精「濫用」;酒精濫用的人如果繼續再喝下去,到了喝酒變成他生活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且酒量會越來越增加才能讓他達到期望的效果,萬一有一天他臨時找不到酒喝,或者偶爾喝的酒量比平時少,那麼在幾個小時到兩三天內便可能出現所謂的「酒精戒斷」現象,那我們就說他已經到了「酒精依賴」的程度,也就是俗稱的「酒癮」。「酒精戒斷」現象包括腸胃不適、噁心、嘔吐、全身疲倦、心跳過快、流汗、血壓增高、體溫升高、焦慮、煩躁與雙手發抖,嚴重時還可能出現意識障礙、妄想、幻覺、譫妄等精神症狀,甚至全身痙攣,更嚴重時有致死的可能。

酗酒、精神疾病惡性循環

酒精是中樞神經抑制劑,會使人們對內在的焦慮、外在的壓力感覺變遲鈍,因而能暫時紓解焦慮、憂鬱等不愉快的情緒,使個人得以暫時逃避心理上的衝突。曾經享受過酒精快感的人,日後再度面臨壓力,酒精的誘惑會讓人難以抗拒。逐漸地這種感覺和個人的內在需求融合,並且強度逐漸增加,超過情緒、身體和人際關係的滿足感與酒精可能帶來的後果,變成強迫性的喝酒。

長期酗酒的人經常伴隨著各種精神疾病,有些酒癮患者早在酗酒發生前即存在有其他的精神科疾病,這些精神疾病經常促發患者的酗酒行為;另一方面,長期酗酒對個人身心雙方面皆可能形成傷害,也可能引發嚴重的精神疾病,以及因為社會功能敗壞而造成相當的適應障礙。

酗酒者發生意外或者自殺的比例比一般人來得高。根據研究顯示,自殺死亡者之中約有六分之一是酗酒患者,其中包括長期酗酒和急性酒精中毒,在酗酒者當中,以男性,年齡介於四十五到六十五歲之間,尤其最近六個星期內曾有失去親人或好友或喪失原有的工作或社會經濟地位,以及曾合併有急性酒精中毒的人,自殺死亡率最高。此外,自殺的酗酒者比其他酗酒者有明顯的憂鬱症狀。事實上長期酗酒本身即可被視為一種慢性自殺行為,它不但會造成身體疾病、意外傷害,而且影響人際關係、經濟狀況、工作表現和家庭生活,這些也可能最終導致其自殺。

酗酒治療與戒酒支援

對酗酒的治療,在急性酒精中毒、出現酒精戒斷症狀時,自然需要專門的醫師來治療,主要是以保護病患安全、避免發生意外、維持身體功能穩定為主。倘若病患已合併有酒精性精神病,那就需要由精神科醫師來治療。然而等急性期過去之後,真正最需要投注心力的,也是最棘手的——幫助病患戒除酗酒惡習才正要開始呢。如果病患缺乏戒酒的動機,便很難進行心理治療,這時便需要親友的關心與鼓勵,幫助酗酒者建立戒酒的動機以進行心理治療。而親友們應該要有心理上的準備,戒酒是一項長期而且艱苦的奮鬥,萬一病患努力失敗,再度喝酒,家屬們也毋需太過失望,更不應生氣、責備患者,而應以溫暖、關懷的心態,接納患者失敗的事實,鼓勵他不要氣餒,再接再厲。

除了靠酗酒者個人的努力戒酒之外,還需要建立起整體性的社區資源與持續的心理支持系統,才能使得酗酒者願意放棄以喝酒做為逃避生活挫折與心理壓力的手段,解開其心理上的結,以清醒理性的態度重新面對自己的人生。──轉自台灣大紀元時報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蒙郡學校開展未成年人飲酒公共教育活動
酒後失手致人於死和解  檢方緩起訴
酒後失溫 南市兩人凍死
英國宣布新法防止酒客豪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