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政協會上張藝謀何以“少有言語”?

傅國涌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3月28日訊】前些天,報紙披露了全國政協委員張藝謀在政協會議上的表現,除了在文藝組小組討論會時自我介紹“我是張藝謀,來自廣西電影制片厂”外,一直“少有言語”,各地記者的采訪要求也都被張藝謀婉言謝絕。不過,細心的記者發現,張藝謀在會場并一直沒閑著,原來他正忙于簽名,對此他是來者不拒,筆走龍蛇。

張藝謀以電影導演的身份名動一時,并因此成了“全國政協委員”。政協固然是個名人薈萃、星光燦爛的俱樂部,是個唱戲的地方,但至少表面上政協也自有其職能,根据章程的規定它是一個“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的机构。民主監督就是對國家憲 法、法律和法規的實施,重大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國家机關及其工作人員的工作,通過建議和批評進行監督。 參政議政就是對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中的重要問題以及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問題,開展調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 通過調研報告、提案、建議案或其他形式,向執政党及國家机關提出意見和建議。一句話,身為全國政協委員、特別是在政協會議期間,參与對國家大政方針的討論,提出建議和批評,乃是其不容推卸的職責。像張藝謀導演這樣,整個會議期間,在“例行的自我介紹”之外“少有言語”,乃至不發言,面對記者的提問“除了搖頭還是擺手”,卻熱衷于為追星族們簽名。

他的作為与他擔當的角色是不相稱的,難怪遭到輿論的非議。張藝謀或許不清楚,政協會議期間他扮演的首先是一個參政議政的角色,是受執政党信任、邀請、挑選出來的政協委員,而不是一個拍出了備受爭議的《英雄》《十面埋伏》之類大片的大腕導演。他應該知道自己該履行什么職責,珍惜自己的權利,應該積極地表達自己的意見,向大會提出批評和建議,做一個稱職的政協委員,而不是濫竽充數,做“搖頭委員”、“擺手委員”。

老實說,對張藝謀而言,比他的導演身份還要重要的是他的公民身份,雖然他是因此拍電影成功而登上政治舞台的,但作為公民,他也在這塊土地上生存、呼吸,不僅和普通人沒有什么兩樣,而且更應該負起責任。我們這個歷史悠久的民族,我們源遠流長的文化中,長期以來缺乏的正式“負責任”三個字,責任意識的匱乏是我們文化中最大的缺失之一。我們總是以自己人微言輕等理由習慣于放棄責任。張藝謀在電影這個行當中可謂名聲顯赫,他可能認為自己在別的方面并無多少优勢,因此輕易地放棄發言權。但正如有人在网上指出的:“你起碼應在‘有關我國影視文化的發展’問題上以及演藝界存在的問題上,積極建言獻策。如果說你把自已當成一個擺設,那你就辜負了人民對你的期盼。是一個不稱職的‘委員’。千万不要讓你頭上的‘光環’迷糊了你的雙眼。 ”

身為導演的張藝謀是否負責任,既是藝術界可以品頭論足的事,千百万普通觀眾也可以有各自完全不同的看法。身為公民、政協委員的張藝謀是否負責任,輿論界、所有普通公民一樣可以議論,可以褒貶、臧否。既然接受了政協委員這個角色,他就不能把自己當作是客串的嘉賓、是客人,而應該把自己視為理所當然的主人,堂堂正正地發表自己的見解,提出自己的想法,而不是保持沉默,更不是滿足于在會場中為崇拜者簽名。如果張藝謀覺得自己不适合擔當政協委員的角色,他完全可以提出辭職。他可以一門心思去拍他的電影,是非好惡,世人自有評說。誠然,如何能更好地對這個社會、對這個時代負責任,這不僅是張藝謀一個人的事,也不是個別政協委員、人大代表所要面對的問題,每一個普通人照樣要負起自己的那一份責任,這才是一個正常的社會。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傅國涌:他們為教育不公大聲疾呼
傅國涌:“大學校長尊嚴獎”
【專欄】傅國涌:怎樣理解喬姆斯基式的批評
傅國涌:大人物的另一面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