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平:中國人有幽默感嗎?

─為老燈書作序

胡平

人氣 27
標籤:

【大紀元3月7日訊】八歲的女兒吃早點,準備上學,和媽媽討論這幾天晚上媽媽講的一些中國故事。

媽媽說:“這些中國故事不好,淨是殺人、報仇,一點都不溫馨。中國人不懂得溫馨。”

女兒是ABC(即AMERICAN BORN CHINESE,美國出生的中國人),聽不懂複雜的中文詞匯,問媽媽:“溫馨?溫馨是什麼意思?”

媽媽趕快漢譯英:“溫馨就是WARM、就是NICE的意思。”

女兒立刻反問:“中國人不懂得溫馨,那怎麼會發明‘溫馨’這個詞呢?”

妙,問得妙!是啊,中國人既然有溫馨這個詞,中國人當然懂得溫馨,否則何以會發明這個詞。

由此我聯想到“幽默”。那麼,幽默呢?幽默是個外來詞,中國本來沒有這個詞,那麼,中國人懂得幽默嗎?中國人有幽默感嗎?

我們知道,中文的“幽默”是林語堂先生為了翻譯英文的HUMOR而自造的一個詞。中文裏本來沒有和HUMOR相對應的詞,“滑稽”、 “可笑”、“逗樂”、“詼諧”、“戲謔”、“俏皮”、“有趣”、“風趣”,都和英文裏的HUMOR意思相近但並不相同。據此,你似乎可以推論說中國人不懂得幽默或中國人沒有幽默感。然而林語堂的譯詞一出,立刻就被中國人理解、領悟與接受,並迅速流行開來。由此看來,中國人分明又是懂得幽默的,是有幽默感的。象“滑稽”、“可笑”“詼諧”“俏皮”等詞匯,多多少少都表達了我們對這種感覺的認知。但是以前我們缺少一個專門的詞,能把我們那種特殊的但原本朦朧的感覺一語破的,正中靶心,搔到痒處。林語堂引進了幽默一詞,頓時讓我們豁然開朗,心領神會,正中下懷:對,就是它!

由此我又聯想到“人權”和“自由”。人權和自由也是外來詞,中文裏本來沒有,或者是雖然有但意思不盡相同。如前所言,中文裏本來沒有幽默這個詞,不等於中國人不懂幽默或沒有幽默感;同樣地,中國的傳統文化裏沒有人權和自由這兩個概念,並不等於中國人沒有對人權和自由的願望和要求。應該說,中國人從來就有對人權和自由的願望和要求,只是苦於沒有明確的詞匯和概念,因此在很長一段時期內,我們的這種願望和要求就是朦朧的,含糊的,混沌的。我們要求一樣東西,可是我們自己說不清那究竟是怎樣一種東西;我們懷有一種願望,可是我們自己無法準確地描述這種願望;我們隱隱地感到有什麼地方不對勁,可是我們找不到那個地方的精確位置。好的詞匯或概念,既是發現,又是發明。說它是發現,因為它不是無中生有,沒有依托。它反映了我們固有的某種感覺或願望,它是“人人意中有,人人筆下無”。說它是發明,因為在找到這個詞匯或概念後,我們的追求就變得更明確,更具體,更現實,我們對自我、對世界的看法就變得有所不同,從而我們也就改變了我們的世界,改變了我們的生活。

互聯網上英雄輩出。網友老燈把他的一組幽默時論整理成書,矚我作序,故成此文。

2005年3月3日於紐約(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胡平:新一輪整肅說明了什麽?
胡平:活歷史,真傳奇
胡平:中共明白它和人心相差有多遠
胡平:為理想而承受苦難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