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本土社團疾呼 由教育建構台灣主體性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5月8日訊】〔自由時報記者許敏溶、黃以敬╱台北報導〕連宋相繼訪中凸顯政治人物「中國熱」,台灣主權獨立反而成為媚中「禮物」隻字未提,國內主要本土性社團昨日串連發出怒吼,質疑過去以中國為主體的教育下,導致台灣政治人物及知識份子瞧不起台灣本土文化,不清楚台灣歷史,根本無法真正建立起台灣主體性。

台灣教授協會、台灣教師聯盟、台灣四社、台灣母語教育學會昨天共同舉辦「擺脫中國殖民教育,建構台灣的主體性」座談會,直指連宋到中國訪問時流露出的仰慕熱情,就是過去中國殖民教育遺毒最典型的例子。事實上,不僅政治,教育、藝術、文化幾乎各種層面,台灣一直都被殖民地文化束縛,甚至失去台灣人原本應有的尊嚴與自我認知。

知名作家鄭清文指出,台灣目前的語文教育充斥「倒金字塔」現象,「越古越多、越現代越少」,古代文學雖好,但卻欠缺對現代社會生活的觀察與體現,最近部分文學界人士卻要求高中國文文言文維持六十五%,甚至遠高於中國的二十五%,根本違反語文教育宗旨,好的文章是要能啟發學生懂得觀察生活並能表達出來,不是要學生硬背千百年前的文章,必須培育出更多能寫出真正台灣社會與生活作品的人才。

台灣教師聯盟會長黃瑞疆感慨,台灣相當可悲,受到殖民統治當了「文化難民」已一百年,導致台灣知識份子漠視台語,年輕人不願也不會說台語,例如朋友的孩子,將「剛剛出去」說成「扛出去」,就是離譜到極點的可悲例子。

台灣北社蘇振明教授則以藝術文化為例,強調目前最重要的是要提振台灣這塊母親土地的文化,台灣原住民、台灣先民都是開拓性的文化,而不是中國總是侵略性、掠奪性的文化,台灣須建立起自己的文化自覺性與認同,才能真正對抗中國造成台灣內部在政治上的「聯共制台」、文化上的「敵我不分、認賊作父」等種種謬思。

考試委員張正修更指出,殖民文化影響下,講國語與台語被劃分成尊卑,台灣文化被塑造成二等文化,呈現「講台語沒水準,講國語才有水準」的刻板印象,這是國民黨刻意塑造,但也代表台灣自己文化深度及自覺性不夠,因此,台灣文化不僅要本土化,也要與西洋文化結合,就能與中國文化對抗。

台教會會長戴寶村強調,目前台灣很多人還認為中國是祖國,但事實上台灣早已是與中國截然不同的民主國家,只是解嚴迄今近二十年,台灣人民卻還是沒有建立起真正主權獨立的民主意識及自我認同,可能台灣只是徒具民主形式,就像在教科書中,台灣史地所佔比率還是只有二、三十%,執政的民進黨及政治人物都須反省。

蘇振明強調,台灣要自我保護不能光靠軍艦砲彈,更重要的是要建立起教育文化藝術等各層面的自我認同,這才是真正的「精神國防」。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