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傅國湧:「高考教育」是教育的失敗

傅國湧

標籤:

【大紀元6月5日訊】每年到這個時候,高考就成了媒體、社會輿論普遍關注的焦點,今年也不例外。高考依然牽動著千百萬學子和千家萬戶的心。教育部《關於做好2005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工作的通知》重申「具有報名資格、報考高等學校的所有考生,須在其戶口所在地報名」,指向近年來愈演愈烈的「高考移民」現象。

前些天,《中國青年報》詳細報導了天津高中近年來到河北、山東、河南等地招收外地生源,一個外地學生在天津三年高中的費用(學費加上生活費)將近十萬元。許多其他媒體也都報導了海南省教育廳撤銷340名省外「移民」考生的考試資格事件,一時間議論紛紛。

從「高考移民」現象,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高考的異化程度。高考幾乎成了國人的一個心結,仿佛一登龍門,身價百倍。把今天的高考等同於昔日的科舉考試,誤以為這就是一條通往升官發財的康莊大道,是改變命運的捷徑。這是一種何其不正常的心態。實際上高考只是一種考試形式,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教育不是為高考而存在的,相反,高考要服務於教育的目的。包括普通高中教育在內的基礎教育的目標到底是什麼?毫無疑問,高考就是通過考試的途徑為高等院校選拔合乎這些要求的優秀學生,在這一目標之外,高考不應該還有其他的目標。

愛因斯坦說過,「教育應當使所提供的東西讓學生作為一種寶貴的禮物來領受,而不是作為一種艱苦的任務要他去負擔。」然而,不少普通高中為了應付高考,自覺、不自覺地放棄了教育的本來目的,把高中教育變成了「高考教育」,將高考成績作為衡量一個學生是否優秀的唯一指標,似乎整個高中教育就是為了這麼一次考試服務的,將學生淹沒在題山卷海裏面,一天到晚就是做習題、做模擬試卷。正是因為高中教育存在的認識誤區,「高考移民」現象才會成為一個社會熱點。

如何使世人把高考看作是一次普通的考試,只是社會選擇機制當中的一種方式,需要輿論的引導,也需要高考制度本身的改革。如果把高考只看作是衡量學生素質的指標之一,而不是唯一的指標,不把高考絕對化、神聖化,從而回到高中教育本應擔負的目標上來,那樣的話,「高考移民」就會逐步失去市場。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傅國湧:回到胡適──連戰的北大演講
傅國湧 :“文明”可以這樣"創建"嗎
傅國湧:不會鼓錯掌的清華人
傅國湧: 金錢能買來道德嗎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