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維華 :淺談“數”(一)

杜維華
font print 人氣: 6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7月13日訊】有時候和朋友一談到數學,很多人就聯想到哥德巴赫猜想,問我1+1=2的問題。我就簡單的解釋了一下“1+1”問題的含義:任何大於6的偶數都可以表示為兩個質數之和。比如:8=3+5,10=5+5,12=5+7,14=7+7,16=3+13=5+11………。所謂質數是指不能夠再分解為兩個整數之積 (1乘以本身除外)。當然,我們這裡所說的數都是正整數。

我覺得這裡有意思的是,很多人真的誤以為1+1=2是一個非常難的題,覺得無從下手。甚至我也聽到一個笑話,據說有一次考試,考卷上有一個問題是1+1=?,竟然大多數人不敢答。記得那時我很小,也覺得無所適從。

學了這麼多年數學,後來我系統的學習“代數”(數學的一個分支)的時候,才真正明白小時候的“無所適從”從何而來。其實,我們從小學習算術時,那些加法和乘法規則是老師塞給我們的,作為孩子嘛,都是想當然的接受了那些規則,從來就沒有過問為什麼。多年來,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都是不知不覺的在運用著,不會有人去問為什麼,也覺得生活得很好,也沒發生什麼矛盾。

那麼這些規則從哪裡來的呢?如果我們認真的去想它,都覺得很自然,卻又說不清楚。其實基本的數字是我們很小的時候由大人通過直觀來告訴我們的,我們的思維中一般開始都是有一些實物,比如六個蘋果,六個李子等等,這樣建立了數字的概念。所謂的加法呢?比如這個小組有5個人,那個小組有6個人,合並到一起,數一數,有11個人。這樣就建立了加法的概念,但是,畢竟它是一種直觀,可是如果事情很復雜了怎麼辦?加法中數字很大了或作很多次加法怎麼辦?這時再依靠直覺就遠遠不行了。那麼就得脫離具體的實物,把它概念化,建立一套規則,這就是算術,顧名思義,就是算的技術。而數字的表達是十進制,那麼我們的理念中其實就是以十進制為基礎的,盡管後來又發展為其它的進制。

下面開始提一下1+1,為什麼我們感到無所適從呢?(盡管覺得很顯然)。其實,當我們證明一樣東西的時候,總要從一個既定的前提來出發,再經過一系列的推演規則(比如邏輯和現實生活中大家都承認的事實),從而得出結論。而這個1+1作為數學問題的時候,我們發現“1”,“2”“+”是什麼東西呢?不知道!其實,這不是大家笨,而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我們發現基本的概念,定義不知道。

簡單的說,數學中是如此定義的:

# 有一起始自然數 0。

# 任一自然數 a 必有後繼(successor),記作 a +1。

# 0 並非任何自然數的後繼。

# 不同的自然數有不同的後繼。

自然數加法可經a + 0 = a及a + (b + 1) = (a + b) + 1遞歸定義而成。

在此基礎上,可以演繹出一系列的加法規則和規律。乘法也是如此。其實2被定義為1+1。

由於我的目的不是為了讓大家真正的學數學,而是讓大家了解一下數學並不神秘!所以,我只是簡單的說明一下現實生活和純粹形式邏輯的區別。(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7月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劉嘉韻台北二日電)大學入學指定科目考試數學乙(社會組數學)考試今天上午結束,數學科老師分
  • 大學指考第二天全部考試下午五點半結束,最後一科﹝數學甲﹞,統計各考區有4826人缺考,缺考率7.68%,比去年增加將近兩個百分點。身心障礙同學有40人報名,但有21人缺考。
  • 九十四學年大學指定科目考試命題顧問今晚提供數學甲考科試題特色分析,強調今年數學考題秉承指定考科的基本精神,希望提供中高分群考生有高評鑑度的數學試題。
  • 大學入學指定科目數學甲(自然組數學)考試今天下午結束,補教老師認為,這份考題四平八穩但「缺乏創意」,命題符合近年大考數學甲命題趨勢,以機率問題最多,佔分達二十五分。
  • 大學指考今天進行第二天考試,雲林考區的斗六高中、虎尾高中兩個考場,有二千四百三十三人應考,發生三起違規,斗六高中考場有二名考生考數學誤將答案寫在非作答區內,該科被扣減二分,英文考試時有一名考生放在置物區的手機響起,依照規定該科扣減五分。

  • 雖然今年的大學指考發生令人遺憾的舞弊案件,但求學的過程中,還是會有許多感人的故事!今年靠甄試錄取台大數學系的建中資源班學生蔡淳晟,是一個自閉兒,個性「超固執」!幸好蔡媽媽在學齡階段,帶著他四處求診,確診為「亞斯伯格症」患者;在醫生和教師的協助下,才沒有讓他的數學天賦被埋沒!(何宏儒報導)
  • 19歲的湖南湘潭學子袁勇,因孩時被人毀容,去年高考他卻因貌「醜」,而被大學拒外;今年他又高分中榜,為免傷了他的心,家人決定為他整容,來圓他讀大學的夢。
  • 【大紀元7月1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劉嘉韻台北十日電)台灣九十四年國中基本學歷測驗今天舉行第二天考試,考試科目是數學與社會,兩科缺考人數逼近一萬人,缺考率約百分之五點一七。
  • 【大紀元7月1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劉嘉韻台北十日電)台灣九十四年國中學生基本學力測驗第二次測驗今天結束,各科教師分析試題指出,國文與數學考題活潑符合生活,英語試題簡單但部份重要文法概念未考,社會科台灣史地佔四分之一,時事題偏少,自然科大部分題目敘述與參考書雷同,缺乏創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