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新聞分析╱台第二階段憲改 在野更應參與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7月20日訊】自由時報記者蘇永耀╱特稿

國民黨新任主席產生,外界也對朝野互動、台灣政局變化有新的期待。

觀察指標除幾項仍擱置在立法院的重大議案與預算案外,另項重要議題即為第二階段的憲改工程,尤其這有賴國會高門檻通過,朝野能否再次合作,攸關未來憲政走向。

對於二次憲改,總統提出幾個思考方向,包括:中央政府的定位;五權或三權;應否進一步廢省;乃至其他社會權或公民權的強化等。

這確實是台灣目前憲政發展過程累積的問題,更是目前朝野關係屢屢出現僵局、衝突的體制因素,二次憲改的必要性並無疑義。

一個可以運作的憲政體制,才有穩定的可能性。部分人士常以維繫「憲政穩定」為由,反對再次修憲,殊不知這是因小失大,徒然以守住憲法條文的不動,造成政局與國家發展的不穩定。

這類憲法的保守主義者,未能真正且有效解決台灣目前發展所出現的各項問題。

從政治生態看,國會的朝小野大結構既然沒有改變,陳總統提出的憲改主張,其實還得面臨國會是否通過的嚴峻考驗,更真確地說,在野黨中尤其國民黨將具有絕對關鍵的影響力,這如同第一階段「國、民合作」廢除國大、公投入憲的修憲,第二階段的憲改內容為何,不是執政黨說了就可算數。所以,對於是否憲改、如何憲改,在野方面無須「因人廢言」或政治動機論。

畢竟完成第二階段憲改後的適用時程,在陳總統任期結束後才開始,憲改對於藍綠政治版圖的重大影響,更已在之前第一階段憲改確立國會減半與單一選區兩票制裡決定大半。

至於中央政府體制是總統制、內閣制,或是雙首長制,雖然亦具有高度政治性,不過,與其說這牽涉政黨私利,毋寧更是決定未來政局是否穩定的鎖鑰,過去這幾年朝野互噴政治口水,即因權責不明確,導致在野者越俎代庖主導行政,執政者也可藉口在野黨掣肘,無須為施政不力負全責。

換言之,明確憲政體制的具體意涵,便是讓朝野釐清各自角色,一來減少僵局,也能避免相互卸責,讓民眾能更公平的判準。這對執政者固然重要,對在野黨來說,與其一味反對第二階段憲改,如能積極參與修憲讓體制真正權責分明,使得監督政府更具正當性,不也是取得重新執政的關鍵機會嗎?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