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新闻分析╱台第二阶段宪改 在野更应参与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7月20日讯】自由时报记者苏永耀╱特稿

国民党新任主席产生,外界也对朝野互动、台湾政局变化有新的期待。

观察指标除几项仍搁置在立法院的重大议案与预算案外,另项重要议题即为第二阶段的宪改工程,尤其这有赖国会高门槛通过,朝野能否再次合作,攸关未来宪政走向。

对于二次宪改,总统提出几个思考方向,包括:中央政府的定位;五权或三权;应否进一步废省;乃至其他社会权或公民权的强化等。

这确实是台湾目前宪政发展过程累积的问题,更是目前朝野关系屡屡出现僵局、冲突的体制因素,二次宪改的必要性并无疑义。

一个可以运作的宪政体制,才有稳定的可能性。部分人士常以维系“宪政稳定”为由,反对再次修宪,殊不知这是因小失大,徒然以守住宪法条文的不动,造成政局与国家发展的不稳定。

这类宪法的保守主义者,未能真正且有效解决台湾目前发展所出现的各项问题。

从政治生态看,国会的朝小野大结构既然没有改变,陈总统提出的宪改主张,其实还得面临国会是否通过的严峻考验,更真确地说,在野党中尤其国民党将具有绝对关键的影响力,这如同第一阶段“国、民合作”废除国大、公投入宪的修宪,第二阶段的宪改内容为何,不是执政党说了就可算数。所以,对于是否宪改、如何宪改,在野方面无须“因人废言”或政治动机论。

毕竟完成第二阶段宪改后的适用时程,在陈总统任期结束后才开始,宪改对于蓝绿政治版图的重大影响,更已在之前第一阶段宪改确立国会减半与单一选区两票制里决定大半。

至于中央政府体制是总统制、内阁制,或是双首长制,虽然亦具有高度政治性,不过,与其说这牵涉政党私利,毋宁更是决定未来政局是否稳定的锁钥,过去这几年朝野互喷政治口水,即因权责不明确,导致在野者越俎代庖主导行政,执政者也可借口在野党掣肘,无须为施政不力负全责。

换言之,明确宪政体制的具体意涵,便是让朝野厘清各自角色,一来减少僵局,也能避免相互卸责,让民众能更公平的判准。这对执政者固然重要,对在野党来说,与其一味反对第二阶段宪改,如能积极参与修宪让体制真正权责分明,使得监督政府更具正当性,不也是取得重新执政的关键机会吗?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