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杜正勝盼勿過度解讀一次學習成就抽測數據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月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翁翠萍台北五日電)台灣教育部長杜正勝今天表示,台灣教育史去年首度辦理的學生學習成就評量抽測,只針對小六生抽測,今年將針對小四、小六、國二、高二等四個年級抽測,未來希望年年抽測,以長期資料建置中小學生學習成就評量資料庫,對教育成效的診斷才容易正確,希望各界不要針對一次數據過度解讀。

依據教育部規劃,這項抽測今年起施測科目將增為國語、英語、數學、社會、自然等五科,除小四不測社會科,其他三個年級抽測五科,預計以十年時間建置完整且客觀的「台灣地區學生學習成就評量資料庫」,長期紀錄各學習階段受試學生的學習成就,作為國際比較及研擬未來教育政策的重要參考。

中小學學生學習成就去年第一次抽測結果,各種數據當中有一成九學生數學程度不到基礎水準,英語評量在能吟唱和朗讀歌謠韻文能力指標的平均答對率一成二最低,杜正勝在記者會特別說明,這是中華民國教育史上的重要大事,要從長遠研究來解決問題,不可只看一次數據。

他呼籲社會各界,要以平常心看待中小學生學習成就評量抽測,要讓這件類似測驗的抽測在最自然的狀況下獲得最正確的樣本,辦理時不先通知學校,學生寫完收完卷子就沒事,學校不必準備,學生更不需要去補習,學校校長與教師只需瞭解學生學習評量結果,找出學習優劣的原因,擬定改善教學的對策。

教育部國教司司長陳明印表示,中小學學習成就評量已經實施有年,美國的NAEP有四、五十年,加拿大的CMEC有二、三十年,英國一九八八年實施國定課程學生成就評量後,也針對七歲、十一歲、十四歲學生抽測,台灣剛開始做,還沒有經驗,但絕對不會掩飾評量結果而認為教改成功,會據以找出問題,做政策擬定參考。

陳明印說,台灣第一次評量結果會有「技術報告」,預定再過一兩個月會提出,包含測驗技術、各題答對率與答錯率,將做教學改進依據,初步看來,抽測結果反映東方人學習傳統模式,比較會制式反應,未分析應用,教育政策未來將提醒學生勿忘知識的理解、應用與分析並據以解決問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