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良華 : 失敗的中國教育

郭良華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10月20日訊】 前幾天看了一篇新聞:「高中生為讀上海名校放棄中國國籍辦理外國護照」,看了這篇新聞我覺得不可思議,然道中國人在自己的國家就不能讀名校嗎,為什麼外國人讀中國的名校就那麼輕鬆容易,這是很值得國人反思的一個問題。

讀書費用貴是壓在中國人頭上的三座大山之一,學費年年漲,為了供子女讀書,甚至有可能傾家蕩產,如果國家真的有為人民著想,這樣的事情還會發生嗎?可是現在中國教育制度已經產業化了,是經營機構而非教育機構,教育產業化只有中國才能做得出,看看世界上哪個國家會這樣做,長期以來,中國百姓有一個根深蒂固的觀念,那就是讀好書就一定能改變命運。他們認為,考上大學就等於中了「秀才」,就可以做官,出人頭地、有高收入。可隨著中國教育質量的下降和就業制度的轉變,現在許多學生出到社會後找不到工作,生活前景堪憂,反觀沒有讀書的人生活反而過的更好,錢賺的也多,為什麼呢?其中關鍵在於他們肯吃苦和繼承中國千百年來的商業模式,所以中國產生很多爆發戶。這也直接產生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讀書無用」。

四六級英語考試是最失敗的一個制度,沒有過級就不能拿到本科證書,就不能畢業,其實英語只是一種語言工具而非一種技能,可現在就是這種制度害了多少學生,他們為了過級,拚命的死記硬背,大學四年就為了這個而忙碌,就這樣疏忽了自己所學的專業。等到要寫畢業論文時,他們根本就寫不出,我敢肯定中國的大學畢業論文幾乎有百分之80以上不是自己寫的,是從網上抄、東找一點西找一點,就這樣拼湊而成。至於通過率當然是幾乎全部通過,因為老師也要顧及名聲。

中國的高中生是最辛苦的,他們寒窗苦讀就是為了能進更好的大學深造,然而現實是不公平的,不公平就在於沒有人人平等,有些學生就因為差一分就不能錄取,然後要花幾萬元去買,但有人就是差十幾分也沒有關係,因為他們可以加分,因為他們是城市人,革命老區、少數民族等等,我想如果是民主國家,應該不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吧。所以說中國的高考加分制度是不公平的。在中國只要你肯花錢,什麼名校都可以讀,這種買賣已經成了學校賺取利潤的最主要手段,相信大家也看過很多類似的新聞。

中國的高考制度也是最失敗的,因為這是國家包辦的制度,這種制度下只能產生高質量的考生,很難產生高素質的學生,對於很多上過大學的人來說,高三備戰好比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對個人的磨礪是生長性的,能夠以成熟、豁達作為結局。而在部分學生的記憶中,高考卻是一道難言的傷痕。每天起早貪黑,「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應試書」,是很多學校畢業班學生高考重壓下的真實寫照。,他們普遍有著這樣的壓力:父母親人的期望、老師的期待以及同學之間的對比。由此要麼導致學生產生虛榮心或對自己期待過高,要麼對自己失去信心,對未來感覺渺茫。所以有些考生高考落榜後從此微萎靡不振,對生活和前途失去信心,所以這樣的制度一定要改。其實高校自行錄取相結合的考試辦法是最理想的,可以發揮高校的主動性和特長,對於考生來說也可以根據他個人的性格特長及專業愛好對自己的專業能有更好的選擇。

我國的人才培養,一直是「嚴進寬出」,不管是考碩士還是考博士,競爭都很激烈。然而,只要你擠上了這條獨木橋,一般都能走向康莊大道,都能順利畢業並拿到學位證書。在目前「嚴進寬出」的培養模式之下,很多人覺得踏進了校門就意味著拿到了證書,他們不必為能否畢業發愁,不必擔心是否會被淘汰,於是,他們往往放鬆自我要求,沒有將時間和精力放在學習上,甚至於混日子、混文憑。而在「嚴進寬出」的培養模式之下,高校也放鬆了質量要求,盲目擴招,結果只能導致學生的專業知識和素質的降低,以致於我國缺少大量的人才。強烈建議國家採取西方的教學模式:寬進嚴出,只有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才是最具競爭力、社會最需要的人才。

由於國家實行戶籍制度,直接導致城鎮與鄉村人口無論在義務教育還是高等教育的機會獲得和教育條件上,都有著巨大的不平等。這樣的不平等完全要歸咎於萬惡的共產黨。農民工子女想要在城市獲得良好的教育幾乎是不可能的,高額苛刻的借讀費使很多想要讀書的人望而卻步,而且還要受到嚴重的歧視,就在這種有色的歧視下使農村來的學子思想上造成了極大的傷害,以至他們有一種自卑感,共產黨天天講人人平等,但是連最基本的教育都不能平等,還談什麼治理好國家呢?共產黨只會搞階級對立,生活在這樣國家的人真是悲哀。

其實今天我指出的只是醜陋的中國教育制度中的一點點,存在的問題還有太多太多,現只希望國家能民主自由化,希望人人平等,希望國家營造一個好的學習環境和教育制度,讓生活在中國土地上的人能有一種嚮往美好前途的夢想。但願夢想能很快成真。@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郭良華:向六四參與者致敬
郭良華 : 高智晟精神
郭良華 : 「和諧社會」————城管篇
韋拓:從下滑到坍塌 國足告別世界盃之路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