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電﹕評估中國銀行

標籤:

【大紀元10月25日訊】 (大紀元記者孫燦綜合編譯)中國最大銀行—中國工商銀行於上週結束公開招股活動,本週五將同時在上海與香港掛牌交易,完成A+H上市模式。工行此次上市得到市場熱烈反應,該行更將以210億美元創下全球首次公開招股(IPO)融資規模之最。然而,充滿憧憬的投資者可能忽略了一個重要事實﹕中國多家銀行一直都在濫用貸款,壞帳亦在不斷囤積攀升。有海外分析家認為,下一次中國的銀行面對不可收拾的壞帳時,也許將會輪到外國人來收攤。

據國際前鋒論壇報專欄作家布朗尼(Philip Bowring)十月二十四日文章指出,工行的上市新紀錄是有多種原因造成的.首先,西方社會似乎對所有東方的東西都充滿一種憧憬。其次,由美國巨額赤字而導致國際流動資產速增,同時也造成了中國信用度增長.第三乃是一些國際社會對中國企業未來營利的幻想。

然而,一些專家也開始質疑,面對產品價格呆滯以及勞工費與原料費增長的中國企業如何能保持目前這麼高的利潤呢?如果,中國的確有這麼高的資本投資率(capital investment),那唯一的解釋就是這些錢沒有被妥善應用.曾今擁有與今日中國同樣高GDP增長率的日本、韓國與台灣得到的投資率(investment rates)相比之下是較低的.

中國企業的成長很可能是參差不齊的.有些企業由於需求的增長與價格的趨向而獲得了很高的營利;然而,其他企業則由於出產量跟不上競爭與成本的增長而已關門倒閉.

由於中國宏觀經濟數字的不可靠性,研究中國企業的工作就更難了.平衡兩種說法,也許可以得到銀行利潤增加與信用質量進步的結論.然而,就算這是真的話,中國銀行上一貸款週期所報導的超過百分之二十的壞帳率也很難保證他們在將來能夠從今日的百分之五增長提高到雙位數增長.更何況,在過去的兩年裡,中國多家銀行一直都在肆意的揮霍貸款.

由此,中國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與國有銀行利潤的下降是有必然關係的.從歷史上來看,今日國際社會對中國銀行的評估應該大大的折扣一番.下一次中國國有銀行面對壞帳不可收拾的局面時,不要以為國家還會為他們承擔,也許這次將會輪到外國人來收攤了.

紐約時報十月十二日報導,一些海外投資者的確為這次工行上市瘋狂的喧鬧.然而,據芝加哥大學商學院經濟學家卡什亞普(Anil Kashyap)教授以及多倫多大學經濟學家多布森(Wendy Dobson)教授的研究顯示,中國銀行似乎外表堂堂如一家現代銀行的風貌,但骨子裡還保留著過去的舊貌,中國銀行的作為更趨於九十年代印尼與泰國的泡沫經濟。

這項題為《中國銀行改革的矛盾》的研究報告(可在http://faculty.chicagogsb.edu/anil.kashyap/research/chinabanksoctfullpaper.pdf下載)深入的探討了中國四大國有銀行的重要問題.報告指出,中國銀行的最大問題無非就是他們都是共黨國有企業.就如卡什亞普教授在一項採訪中指出的,「任何時候如果共黨內一名人士打來一通電話,要求該行撥款給某某國有企業,他們會說不嗎?如果不會的話,那銀行壞帳只會越堆越高.」

卡什亞普教授也指出另一項由麥肯錫顧問公司執行的有關中國一家銀行的地區調查,該調查顯示,該銀行高達百分之六十的貸款是沒有任何抵押紀錄的.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中國銀行把億元存款變九元
美歐金融機構不滿中國銀監會建議
北京不敢談中國財政狀況 專家深析緣由
世銀年會 馬國商人蔡少鴻被星國拒入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