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清談】從兩難的抉擇談起(上)

思牧

人氣 57
標籤:

兩難的困境

哲學家討論倫理學的時候,經常討論一種兩難困境。例如:發生船難了,乘客紛紛落水,救生艇已經客滿了乘客。此時還在水中的乘客拼命哀嚎求救,但是如果再有人上救生艇,救生艇將翻覆。而你是僅存的船員,這些乘客必需依賴你的指揮才能脫險,你該怎麼辦?

在商場上所面臨的問題也許不盡然這麼驚心動魄,但是兩難的抉擇是經常發生在生活及工作中。哈佛企管學院商業倫理教授Badaracco便認為,這種「對與對的抉擇」比起「對與錯的抉擇」要困難的多。例如,究竟是該加班為公司盡忠?亦或是回家陪家人吃飯?這種看起來很小的問題,卻經常使人心力交瘁。

價值觀的衝突

事實上,每一個選擇背後都代表著一種價值觀,例如忠誠、信任、正義、親情、善良、自利、他利…等等。這我想起一個故事:某一天美國總統雷根得到一個機密的情報,一個當記者的朋友用盡千方百計想向雷根打探消息。雷根臉帶嚴肅的跟那名記者說:「你能保守秘密嗎?」那名記者急忙說:「當然可以。」而後雷根微笑跟記者說:「那我也可以。」這個故事代表的是對雷根來說,誠實與國家利益重於友情的價值觀。有些價值觀衝突容易取捨,但是有些則讓人陷入掙扎。

角色衝突

亞里思多德說有一句經典名言:「人是社會的動物。」我們在社會上同時扮演著許多角色,可能是別人的部屬、某些人的主管、某人的爸爸又是某人的兒子,同時又是某人的老公、某人的學生,再說的遠一點可能是某隊的球迷、某社會的公民、某團體的代表、意見領袖…等等。這些角色背後也都有其責任及價值觀,這其實就是價值觀衝突的根源。除非你像魯賓遜一樣在荒島上生活,否則人人都會遇到這種角色衝突的難題。

骯髒的雙手

除了「對與對的衝突」之外,另一種更糟的情況是「對中含錯」的衝突,也就是必需要做一件錯的事情才能做成對的事。現實有時候很殘忍,有時候必需「弄髒我們的雙手」才能做出對的事。當然,這中間的對錯有時候是因人而異,畢竟每個人價值觀不同。但是這中間的掙扎有時候也不是當事人所能想像。例如,近日美國《財富》雜誌以《鑽石不是永恆》為封面主題,報導好萊塢近日將推出的一部電影,對非洲著名生產鑽石的國家「獅子山(Sierra Leone)」因爭奪鑽石利益而引發內戰的情況提出思考。該報導並稱獅子山的鑽石是「血腥鑽石」,因為當地的貪污、失業與貧窮讓鑽石變成叛軍走私的目標。而一些西方時尚公司因收購這些「血腥鑽石」而被認為對這件事情有道德上的責任。

我想任何一位具有正義感的人都不希望自己變成「血腥鑽石」的幫凶,但是今天你如果是這家公司的採購人員,面對上頭交代下來的任務,要如何自處呢?而你要承擔家計、負擔兒女的學費、生活費…等等。很多時候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弄髒了我們的雙手。

財前醫生

先前爆紅的日劇「白色巨塔」描述醫院裡面的鬥爭。其中由唐澤壽明飾演的財前醫生一角,更是得到極高評價。劇情中兩個年輕醫生,財前跟里見,都是年輕有理想的醫生。但是兩個人的思考模式對呈現很大的對比。從Badaracco教授的觀點來看,財前是屬於「馬基維利式」的思考模式:體認現實的激烈競爭與殘酷無情,以精明大膽的方式積極爭取、抓住並使用權力。而里見則是被認為屬於「理想型」的思考模式,堅守自己的道德信念,身體力行,不為自身利益而做出妥協。這樣的行為很崇高,卻也讓很多人覺得難以實現、望塵莫及。而財前醫生的所面對的也是屬於「對中含錯」的衝突,他認為必需先抓住權力才能完成理想,而過程中的不道德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在劇中他還沒有完成理想就先離世,也留下很多想像空間。!@*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管理清談】品牌管理之我見
【管理清談】管理學的反思(一)
【管理清談】管理學的反思(二)
【管理清談】管理學的反思(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