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高雄三級古蹟港史館 見證港埠篳路藍縷發展史

人氣: 24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4月1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朝福高雄十日電)隱身高雄港一隅的獨棟紅樓三級古蹟「高雄港港史館」,雖然較不顯眼,卻見證全球第六大貨櫃港、台灣第一大國際港埠高雄港篳路藍縷的發展歷程,目前已成觀光客和校外教學的重要景點。

位於台灣西南海岸的高雄港在明朝嘉靖年間只是一個小漁村,至一六二四年荷蘭人入侵台灣後才開始拓墾,鄭成功光復台灣始提倡貿易和全力闢建高雄港,直到清康熙年間,高雄港才逐步發展成為高、屏地區物產集散的商港,隨後擴展為現代化的綜合國際貿易港埠。

為緬懷先民篳路藍縷開墾精神和保存文史,高雄港務局特地將三級古蹟古紅樓略為整修,成立「高雄港港史館」,專責保存高雄港相關開發史實文物。

列為三級古蹟的高雄港港史館,見證全球第六大貨櫃港、台灣第一大國際港埠高雄港篳路藍縷發展歷程,目前已成觀光客和校外教學的重要景點。//中央社


高雄港務局表示,這棟紅樓約建於一九一四年,為早期的巴洛克式兩層樓紅磚建築,具有古韻典雅之美,尤其隱身在高雄港一隅的叢綠中,更引人思古幽情,但由於部分結構遭腐蝕,原計劃拆除,再以類似建材和方法強化建築結構及整修後,保留成立為港史館。

高雄港港史館展示內容以高雄港開發史實文物為主,呈現台灣四百多年來社會、經濟和港埠等的發展軌跡,也是一部發展縮影,部分古早味的文物得以及時保存,彌足珍貴。

高雄港務局說,高雄港曾經歷日治時代,至今保存多幀高雄港當年帆船點點和牛車、人力運輸的珍貴圖片,尤其在經過二次大戰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做為日軍南侵基地的高雄港遭到盟軍大舉轟炸破壞後,港埠設施幾乎全毀,這些重建前的老照片就顯得更加珍貴。

高雄港港史館文史記載,一九二四年,高雄港即有航行橫濱、廣東、天津、朝鮮偽滿州等航線,貿易等經濟活動增加,當年貨物吞吐量為一百五十八萬噸,貿易總額約兩億三百萬日圓,進出船舶九百多艘次,主要輸出品為香蕉、木材、米、鹽、酒精、水泥、砂糖、芎麻、鳳梨罐頭、綿織品和乾魚等,主要輸入品為豆餅、麻袋、礦油、鐵、肥料、火柴、毛織品、機械、罐頭及菸酒等,成為日軍南洋軍需的供給港灣。

台蕉一度是台灣主要大宗外銷品,台灣的經濟命脈,並且是以高雄港為外銷輸出港,高雄港當年為協助台蕉外銷,還在多個外銷裝卸碼頭設置大型香蕉棚,供台蕉分類、裝船,當年香蕉棚和裝卸碼頭繁忙景象的照片,已成為高雄港港史館重要展示文物。

戰後的高雄港滿目瘡痍,沉船處處,港埠功能盡失,形同死港;高雄港務局表示,接收高雄港後致力復舊工作,並打撈沉船、清理航道和增添設施等,也進行貨櫃碼頭中心擴建工程,目前的港埠設施和功能已不可同日而語,高雄港港史館展示有兩相對照的文物,值得外界參觀。

高雄港現有碼頭一百多座,年貨櫃裝卸能量可達一千萬只,年船舶進出約三萬艘次,年貨物吞吐量大幅成長為四億五千多萬噸。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