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世界貿易組織農業談判 台灣與G10處境艱難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3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呂志翔日內瓦二十九日專電)世界貿易組織會員國對「杜哈回合」前途作最後努力,種種跡象顯示,台灣參與的十國集團(G10)在農業談判中處境最為艱難,保守談判立場面臨沉重壓力。

WTO會員國自今天起舉行部長級會議,期望對杜哈回合中最關鍵的農業及非農產品市場進入(NAMA)的談判模式,達成協議。G10內部上午舉行部長會議,會後重申一貫立場;在關稅設限、關稅減讓幅度及敏感性產品上,沒有鬆動的跡象,但這個立場是否會隨著談判進行而被迫調整,已引起相當關切。

巴西外交部長阿莫林在記者會中毫不保留的說,十國集團必須要有彈性。農業談判主席法孔納日前在一份報告中也警告G10必須要調整立場,否則可能成為共識的障礙。

分析目前已在檯面上的各種方案,G10已被視為極端保守團體,專家分析,每個WTO會員國都有其特殊問題,開放農業市場可能是G10會員內部最敏感的政治問題,但在談判過程中,G10必須要克服這些障礙,否則有可能成為達成共識的障礙。

G10由農產品淨進口的小農國家組成,在談判中採取保護立場,但除了模里西斯外,G10成員基本上都是富有的已開發或先進開發中國家,多數WTO會員國顯然認為G10有能力作必要調適,而非抗拒開發需求。

目前農業談判趨勢是以巴西、印度等為主力的二十國集團立場為中間地帶,WTO秘書長拉米昨天也再度作此種觀察。

而瑞士經濟部長代表G10發言時表示,不但G20,甚至歐盟提出的談判方案,G10都無法接受。根據G20方案,農產品進口關稅平均削減百分之五十四,歐盟則為百分之三十九,而美國為百分之六十六。

在敏感性產品的數量及處理上,G10到目前為止也沒有任何鬆動跡象。

如同所有G10成員,台灣在杜哈回合的農業談判採取守勢,但台灣終究無法迴避農業貿易自由化的課題,最近結束的對台灣貿易政策檢討中,無論是秘書處的報告及會員國的詢問都顯示出,如何加強台灣農業部門表現,以及農業貿易進一步自由化,是台灣經濟最重要的挑戰之一。

台灣在農業談判中可透過爭取「新入會員國待遇」,取得喘息的空間,根據現有的模式草案,新入會員國可有多三年的執行期,但是否可獲得較低的關稅減讓,在談判中可能會遭到反彈力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