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時節談養生

文/ 余自強

人氣 15
標籤:

  8月7日是廿四節氣的「立秋」。它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從每年8月7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135° 時開始。秋是植物快成熟的意思,從季節意義上來說,立秋也就是說這一天起秋天開始了。

  「立秋」到了,但並不是秋天的氣候已經到來了。劃分氣候季節要根據「平均溫度」,即當地連續5日的平均溫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秋天的時節。各地氣候差別很大,有些地區立秋以後仍有一段酷熱天氣,即人們常說的「秋老虎」。從立秋起至秋分前這段日子,中醫稱之為「長夏」。

  中醫認為立秋的養生要訣是護陽養心防暑濕。夏日和長夏是一年中陽氣最盛的季節,天氣火熱而生機旺盛,即人體新陳代謝處於最旺盛之時。現代生活常見的是用空調冷飲來消暑,而過分依賴空調冷飲則會傷害體內的陽氣。

  中醫常說「春夏養陽」,也就是說即使在赤日炎炎之時仍要注意保護體內的陽氣,具體來說要注意攝入適當的補養之物,同時可多進搭配適當的湯水和粥品,這樣不但能清涼解暑、生津止渴,還能補養身體。

  此外,還要保證睡眠時間,有條件的都要午睡。夏養心的「心」並非完全現代醫學「心臟」的概念,而是包括心臟在內「主神」的整個神經系統甚至精神心理因素,因為氣溫過高則容易使人精神緊張,心理、情緒波動起伏,加上高溫使機體的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出現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壓升高等情況,所以養心也是防止情緒起伏,甚至預防疾病發生的好辦法。

  「春夏防暑濕、秋冬防肺燥」,這是民間總結出的四季養生要素,涉水淋雨會造成水濕之邪氣入侵人體;多食甘膩之品會造成水濕內停機體之患。因而防「暑濕」的「濕」是既要防外水濕之邪氣,亦要防水濕內停之患。

  在飲食上,這一節氣宜多食粥品,尤其是豆類的湯,因豆類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可有效補充體內的蛋白質不足,滿足機體代謝,更主要的是它不含膽固醇,沒有吃肉製品的後顧之憂,且還可降低人體的膽固醇。此外豆類多具有健脾利濕的功能,正合此節氣之用。宜食的豆類粥品有紅豆、綠豆、眉豆粥,赤小豆粥、扁豆粥等。還有一些如小麥粥、黑米粥、蓮子粥等都是對此節氣養生十分有益的。

  在湯品上解暑養陰的有冬瓜銀耳煲去皮老雞,健脾利濕的粟米煲豬骨,去積通便的白皮白心蕃薯煲大芥菜,消暑生津的海蟄馬蹄煲排骨,墜火下氣的冬瓜乾、竹芋乾、粉葛乾煲雞腳鯽魚,健脾補益的清補涼煲豬骨等。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家事E點靈】來~喝點水噢~(三 )
南加美食﹕「無毒的家」健康系列
健康飲食經典搭配20招
中秋月餅戰開打 養生創意食材通通包入餡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