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活化石水溫差配種/龍宮翁戎螺打造試管寶寶

人氣: 4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9月10日訊】〔自由時報記者楊宜敏/宜蘭報導〕宜蘭縣南方澳貝殼館長張議顯今年取得9枚龍宮翁戎螺活體,他打算引用九孔養殖業溫差法的配種技術,嘗試讓這些活化石的精、卵順利結合,透過人工方式培育出幼苗。

張議顯養殖的龍宮翁戎螺活體,去年9月底曾產卵,是世界上首次在人工養殖環境產卵紀錄,不過,這些卵後來證實是「空包彈」,事後這枚龍宮翁戎螺疑似受不了噪音干擾死亡。

他今年又取得9枚龍宮翁戎螺活體,6、7月間,水族箱水質變得濁白,像「可爾必思」飲料,經學者與養殖專家提醒,才知道極有可能是龍宮翁戎螺排出的精子。

由於龍宮翁戎螺棲地在深海,捕撈起來時常因壓力急劇改變而死亡,所以,捕獲的多半不是活體,漁民撈到活體時,收網速度不能快,且出水後不易養活。此外,漁民發現,有龍宮翁戎螺的地方,通常漁獲不多。

張議顯說,全世界目前記錄到30種翁戎螺,龍宮翁戎螺就是其中一種,由於國內、外目前對龍宮翁戎螺的研究屈指可數,他仍無法辨識出活體的性別,不論是養殖、人工復育、甚至死亡原因為何,他都仍在摸索階段,僅能從相近的貝類養殖,像是九孔等參考經驗。

他接受九孔養殖業者建議,利用溫差法,讓原本保持攝氏20度的水溫慢慢下降,刺激龍宮翁戎螺排出精子與卵子,在水中授精。由於龍宮翁戎螺比較嬌貴,容易因環境劇烈變化猝死,張議顯決定緩慢降溫,以免溫差太大,反而讓龍宮翁戎螺死亡。

他說,如果能在人工飼養環境下繁殖成功,將是龍宮翁戎螺歷史上的大事,除了將繁殖過程提供學術研究,並留下部分幼螺繼續作研究,其餘幼螺將僱漁船送回到原棲地附近海域野放,以免族群滅絕。

小檔案︰龍宮翁戎螺

龍宮翁戎螺,出現在距今6億到5億年前的古生代寒武紀,比恐龍出現的中生代,足足早了3億年以上,龍宮翁戎螺主要分佈在台灣、日本、印尼沿岸,台灣以東北角居多,正常的成貝殼徑可達20公分左右,平時棲息在200公尺左右的深海岩礁地帶,喜歡吃海綿、矽藻等食物。

(記者楊宜敏 )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