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遍南北「過年菜」

編輯:石杭

人氣 9
標籤:

新年的到來總是讓人愉悅,除了可以和親朋好友歡聚,更可以讓口腹之慾得到極大的滿足。從南到北,觥箸交錯,雞鴨魚肉,把酒言歡。

雖說都是吃,卻有些差別,不同地區各有各的偏好,即使是相同的食材也會有不同的吃法。飯桌上總有些東西是不可或缺的,無此不過年嘛。

北方篇

山東

山東人過節,有一道菜非常有特色,名曰「過年菜」,豬血、豆腐、豬肉、白菜、粉條……聚於一鍋之內。原料平凡,做法上並無多大講究,這樣一道菜怎麼能成為過年的必吃菜?「山東老家」店家介紹說,由於以前的生活並不富裕,吃剩的菜也不捨得丟棄,於是就把這些剩菜重新煮在一起,過年菜也因此而來。

北方人喜歡吃麵食,過年的時候,平時普普通通的饅頭也多了幾分花樣。棗餑餑,紅紅的棗配上雪白的饅頭,色澤亮麗,外形小巧,非常討喜。

新疆

新疆維族過年食品一般有:用大米、羊肉、葡萄乾等做成的「普羅」,用麵粉、羊肉、洋蔥等做成的「匹提爾芒達(包子)」,用帶骨羊肉煮制的「格西(手抓羊肉)」,用麵團抻成的「蘭曼(抻面)」以及與漢族餛飩相似的酸辣可口的「曲曲爾」等。

北京

作為首都,北京的節日氣氛來得更為熱烈,紅燒魚、烤鴨、燉羊肉……都是餐桌上的「熟客」。其實,與這些「大菜」相比,一些點心反而更是人們的心頭好。另外,北京有句民謠———「糖瓜祭灶」,首先進入節日的食品便是「祭灶」用的糖瓜、關東糖等。糖瓜外形圓圓胖胖,由麥芽糖製成,甜中略有些酸味兒,是很好的零食,可惜現在已不多見了。

除了這些美食之外,老北京人家裡還要打「豆兒醬」———一種由肉皮、豆腐乾、黃豆、青豆、水芥做成的涼菜,此外還有「芥末墩兒」,也是一種涼菜,用來佐酒和開胃。

河南

河南人過新年,無餃不成年。不過這裡的餃子可是規矩多多。每到年三十上午,家家戶戶砰砰咚咚地便開始剁餡,這天包的餃子要足夠四頓飯用,即年三十中午、除夕、初一五更以及中午。

餃子的擺放也有定規。首先是不能亂放,俗話說:「千忙萬忙,不讓餃子亂行。」準備好高粱梃子拴成的圓平鍋蓋,撒薄薄的一層底面,把餃子靠邊擺起,一圈一圈,由外到內,最好在中間擺放幾隻元寶形餃子,直到擺滿,像錦簇的大花團,民間俗云「圈福」。

河北

年糕,年糕因為諧音「年高」,再加上有著變化多端的口味,是過年必備的應景食品。北方年糕的口味以甜為主,或蒸或炸,也可乾脆沾糖吃。

河北人喜歡在年糕中加入大棗、小紅豆及綠豆等一起蒸食。吃的時候,全家圍坐一桌,其樂融融。

東北

「舒服不過躺著,好吃不過餃子」,北方人過年,最不能缺少的就是餃子。東北人也不例外。

東北人性格豪爽,年夜飯也來得大氣,通常必須包括所謂的「四大件兒」,即雞、魚、排骨和肘子,好像只要缺了其中一樣,就顯得不「地道」、不「東北」。小雞燉蘑菇、大燴菜、紅燒鯉魚、豬肉燉粉條、醬骨頭……都是過年時的必吃菜。

南方篇

四川

期望有錢、有閒、有親情團圓,似乎是新年的永恆主題,川式新年菜式中也有很多寓意吉祥的內容,如熱菜中的「發財海皇羹」寓意發財;傳統鍋料「毛血旺」寓意一年更比一年好;「香菇菜心」寓意親情濃郁;「香烤桂魚」寓意年年有餘;「酒釀湯圓」寓意團團圓圓。

過年,最重要的當然是一家子齊齊整整,所以菜式都是全鴨(樟茶鴨)、全魚(香烤桂魚)、全蹄膀的,體現「全」的概念;含豬耳、牛尾的菜(湯)則代表「有頭有尾」。據說四川成都一帶,過年是不吃飯的,因為「飯」與「犯」同音,為了避諱,就改吃湯圓或掛面來祈求閤家團圓,福壽綿長。

湖北

要求豐盛:一般是十個菜,兩道湯,共十二道菜。雞鴨魚肉中的魚要求是全魚,象徵「年年有餘」,還要有湖北特有的魚糕和蛋餃。

九鳳莊的「三鮮鍋仔」就備齊了三樣「年貨」:魚糕、魚丸、蛋餃。取湖北洪湖大鯇魚之魚肉,製成魚膏、魚丸。蛋餃很有意思,是在鍋裡包的餃子:雞蛋打碎下鍋即可平整為蛋皮備用,取碎肉與蔥花、鹽等拌勻為餡,包入蛋皮。

湖南

紅燒水魚和湘辣肘子是新年必點之菜,東海我家湖南家鄉酒樓的嚴師傅介紹說,這兩道菜分別寓意「縱橫天下」、「家肥屋潤」。家家戶戶必吃的「閤家歡樂」(又叫「雜燴」、「合菜」),其實不外乎是豆腐、肉丸、豬皮、香菇、木耳等家常用料,燉出一鍋清湯,湯菜和著吃。

湖南鄉村裡的「大魚大肉」,是臘魚臘肉。湖南臘味是用稻穀殼、茶葉等熏制而成。「洞庭土菜館」推出的「臘味菜」一直頗受歡迎,是新年不可缺少的懷舊菜。

江浙一帶,過年必吃年糕和湯丸,寓意「步步高陞」以及「團團圓圓」。所以地方菜館的年夜菜單上,這兩樣甜點是必備的。

上海人新年的菜餚講究好意頭,一定要吃的東西還真不少。除魚肉雞鴨外,還添上炒塌棵菜和糖醋銀絲牙兩樣菜底,另外必備如意菜(即黃豆芽)和發芽豆,象徵著「升」和「發」。

雲南

廣州的雲南菜館不多,可是雲南過年必吃的餌菜,這邊還是可以吃到。雲南過年不吃餃子,吃的是一種類似於年糕的東西,叫「敲餌塊」,筒狀、卷狀餌塊屬於年貨。餌塊在昆明的吃法很多樣。

燒餌塊用做成薄餅形的餌塊在無煙炭火上烤,到微焦黃時,在表面塗芝麻醬、辣醬、油辣椒等;餌塊切成一寸見方小薄片加雲腿絲、肉片、雞蛋、蔬菜等炒,就成了既可做主食也可以佐餐的炒餌塊。小鍋餌絲在昆明有盛名,用口徑五寸左右的小銅鍋分鍋加肉末、豆尖、甜醬油等作料,下少許高湯,亦燜亦炒,加青豌豆、紅辣油起鍋,吃起來口感最有「勁」。

(稿源:星辰美食網)

相關新聞
燉出好喝的湯 科學破解美味料理密技
洗米、泡米 掌握米水比例 煮出香Q白飯
比含糖飲料健康 世界各地9種優格飲報你知
自製法式馬卡龍 網紅授祕訣 常見問題全解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