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今日話題 (四)

愛爾蘭啟示 :疆界是過去 介面才是未來

人氣: 7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6日訊】(大紀元記者彭秋燕台北報導)台灣經濟競爭力下滑,與台灣地理位置相似的愛爾蘭,20世紀末10年力爭上游,現已躍升為歐盟第二富有國,愛爾蘭的經濟奇蹟,將帶給台灣什麼樣的啟示與想像。

愛爾蘭是個獨立的共和國,像一隻抱在樹上的無尾熊,背對英格蘭,面向大西洋, 2006年人口約406萬。1973年和丹麥、英國一起加入歐盟,成為歐盟9國之一。當時的愛爾蘭還是最窮的歐盟國家。但現在愛爾蘭是個外資搶進、進步飛快的國家。

旅行家吳祥輝新書《驚歎愛爾蘭》,是這樣描述現在愛爾蘭的經濟榮景:

愛爾蘭是個正在趕進度的國家,愛爾蘭全國都在大施工,拓寬道路、蓋住宅或廠房。施工告示的圓錐樁一步數支,排得遠遠的一路,好不壯觀。

「外資」是愛爾蘭經濟起飛的帶頭雁。跨國公司在愛爾蘭的生產總值,約占全國生產總額的75%。出口總額中,外資企業更高占約85%,並繼續往90%衝刺。美國跨國公司約占其中的80%。光是美國戴爾(Dell)電腦,就占愛爾蘭出口總值的5.5%。換句話說,18家像戴爾這樣的高經濟貢獻度的公司,就足以說完愛爾蘭的經濟奇蹟故事。

吳祥輝書中分析,愛爾蘭的經濟奇蹟,歐盟扮演重要的角色,換言之,真正吸引外資蜂擁而入的,不是愛爾蘭市場,而是「歐盟市場」,愛爾蘭只是生產基地。

在諮詢和援助方面。歐盟的主要宗旨之一是拉近歐盟中富國和窮國的差距,歐援讓愛爾蘭更容易取得資金去推動經濟建設。再者,愛爾蘭原本貧窮,土地取得容易,勞力便宜,人口密度低,環境影響評估標準相對不高。現在,劣勢變成優勢,已經成為全球製藥大國。

歐盟的一個角色,是成為愛爾蘭勞力市場的供應方。由於經濟發展,愛爾蘭的勞動薪資不再便宜,但可以透過歐盟,把經濟尚未繁榮的東歐國家勞力輸往愛爾蘭。這好比10到15年前的台灣人,勞力工作越來越沒人要做,只好引進外勞一樣。

如果說愛爾蘭是個無尾熊,台灣就是個蕃薯,蕃薯要如何來看無尾熊的經濟奇蹟呢?

綜觀一切,政治走向領導經濟走向,一直是台灣人的宿命。但若從另外一個面向去思考,未來亞洲聯盟成立時,假如台灣能夠不被排除在外,各項生產要素可以在會員國間互通,政府不再干預,在這個介面,揮灑空間會更多,又何嘗不是一個新契機。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