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紹興故鄉埔里酒廠 醉人的酒香魅力

人氣: 4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2月1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恆立南投縣14日電)「陣陣撲鼻的紹興酒香、川流不息的人潮車潮,以及幾乎人手一支紹興冰棒或香腸」,造訪過「紹興故鄉」─埔里酒廠的民眾,大概都會留下這樣的印象。

從獨占專賣的市場,到洋酒開放進口,以至菸酒專賣條例廢止、民間酒莊興起;當專賣的保護傘不再,市場開放競爭,原台灣菸酒公賣局旗下的酒廠,無一不面臨嚴酷的衝擊,營運逐漸由絢爛歸於平淡,甚至走入沈寂沒落。

已有90餘年歷史,以釀造台灣紹興酒風靡中外的埔里酒廠,同樣在制度與時代的變遷下,走過一段「風燭殘年」的日子。

不過,如今的埔里酒廠,不僅是「紹興故鄉」的代名詞,更已成為具有酒歷史內涵的產業體,釀出更為醉人的酒香魅力。

埔里酒廠創建於民國6年(日據時期大正6年),原為民間設立之製酒株式會社,之後由於日治專賣制度的實施,為台灣總督府收購,隸屬總督府專賣局。

台灣光復後,經政府接收,並輾轉更名為台灣省菸酒公賣局埔里酒廠,迄91年7月,台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台灣省菸酒專賣條例正式廢止,公賣局改制為公司,酒廠也更名為「台灣菸酒股份有限公司埔里酒廠」。

光復初期,埔里酒廠以製造糯米酒、清酒為主,但產量有限,直至41年試製紹興酒成功,各方反應極佳,於是增建廠房擴充設備,從55年開始專一大量生產紹興酒。

「埔里紹興酒」自上市以來,在台灣各種喜慶宴會、三五好友小聚的場合,形成一股飲用風潮;40年代到60年代,更是蔣介石總統的國宴專屬用酒。

埔里紹興酒液澄黃明亮,香氣濃郁芬芳,創下外銷世界30餘國的佳績,更曾榮獲「世界食品評鑑會」最高榮譽金牌獎,70年代全盛時期,年產量達16萬公石,折合0.6公升瓶裝220萬打,成為公賣局最具代表性的「鎮局之寶」,更被視為「國酒」。

80年前後洋酒持續叩關,消費者選擇性增多,紹興酒開始出現滯銷虧損。

紹興酒是埔里酒廠的主力產品,產值佔75%,其走入沈寂,等同宣告埔里酒廠陷入困境,營運終於發生虧損。

面對市場激烈競爭,85年起埔里酒廠大力推動改造,憑藉紹興酒在國人心中的地位,積極致力於發揚台灣本土酒文化與酒藝術,並結合地方藝文、觀光資源,朝向「觀光酒廠」的經營方向轉型。

這段期間,埔里酒廠成立「酒文化館」,成為全國最具代表性的酒文化園區。另外,研發以紹興酒延伸出來的各種酒香食品,如紹興冰棒、紹興米糕、紹興滷味、紹興香腸、紹興酒蛋等,並成立展售中心全力行銷,期間雖遭逢88年921震災及隔年的祝融肆虐,但在全廠員工努力下,化危機為轉機,終於浴火重生,並在95年轉虧為盈。

廠長林秋長表示,這些非酒類的酒香產品,可謂「小兵立大功」,對營利的挹注幫助極大,單以紹興冰棒來說,年營業額即達2000多萬元。

目前的埔里酒廠,已成了全國民眾最嚮往一遊的觀光酒廠,每年湧進超過150萬人次的遊客,也讓酒廠近年都能創造4、5千萬元的盈餘。

秉持「文化釀酒、藝術觀光」的經營理念,形塑「紹興故鄉」的特色,埔里酒廠不但創造地方商機,帶動觀光發展,也為台灣持續傳遞紹興酒香。

林秋長強調,埔里酒廠將持續以酒文化創意,朝「國際級觀光休閒酒廠」邁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