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與玩具(中) 保養與家庭自製篇

葉子
font print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保養篇

玩具多了以後,玩具的清洗、分類和整理就顯得格外重要。經過研究表明,同樣的玩具僅僅因為陳列的方式乾淨整潔、清楚明瞭就會大大地增加寶寶玩的機率。

應給寶寶買可機洗的絨布玩具。

塑膠玩具可放入洗碗機裏洗,同時有消毒的作用;如果是用玩具圖書館 (Toy library) 借來的玩具最好先用消毒液浸泡消毒。

隔一段時間,整理寶寶的玩具箱,修補或替換損壞的玩具;更換已經過時的玩具。

寶寶對玩具總是”喜新厭舊”,所以不妨晢時把一些玩具放在他們看不見的地方,等下次再拿出來的時候,說不定寶寶會以為是新玩具呢。

玩具最好放在一個寶寶自己可以拿取的架子上,這樣寶寶自己可以選擇玩什麼。

家庭自製玩具篇

其實玩具也不一定只是買來的,家長朋友們,您也可以自己動手製作孩子喜歡的玩具,簡單經濟,其樂也會無窮的。

一個舊床單即可以用來搭帳蓬,又可以鋪在地上”野餐”,當然也可以做寶寶的搖搖床。

舊的鞋盒子可以用來作火車車廂,玩具房子,木偶劇場。

家裏洗碗用的清潔劑可以用來給寶寶吹泡泡。

廚房的用具不妨也可以給寶寶玩一玩。

舊的衣物、鞋子、帽子、圍巾都可以給孩子們玩,有的孩子尤其喜歡這類遊戲。

各種塑膠瓶子、盒子用後洗乾淨都可以給小朋友們。

紙、筆、粉筆、兒童用的剪刀都會讓寶寶快快樂樂地玩上一陣子呢。

您還可以用麵粉、鹽等原料自己動手做麵團 (Play dough) 給孩子玩。

上面一些辦法只是一些常見例子, 只要您開動腦筋、放開想像一定會有許多驚喜等待著您和寶寶。

(待續)@*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作為父母,您有沒有經歷過帶著您得「小不點」出門的時候,不是忘記了水瓶,就是忘記了外衣?忙亂中常會後悔自己沒有考慮得周全一些,否則就會減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如果外出前能事先準備好一些物品,就可以避免手忙腳亂的情形出現,讓出行變得更加愉快。家有幼兒的父母們,不妨試試看喔!
  • 家長朋友們,在孩子面前請不要吝惜您的讚美和笑容。讚美和鼓勵是兒童成長不可缺失的陽光與雨露,會讓他們更加自信愉快,也會令他們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如果您想培養一位健康、自信、快樂並有主見的孩子,請您用心的去發現孩子點點滴滴的優點並加以讚美。
  • 讀書是幼兒學習語言的主要途徑之一。作為語言的輸入過程,讀書、聽故事對兒童的語言和智力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家長朋友能經常給小朋友們讀讀書、講講故事,將會大大增強他們的辭彙量和對語言的領會能力,思考能力和想像能力。
  • 學者Mikulecky研究發現,優秀閱讀者的父母有以下特點:他們只是幫助孩子閱讀,而非只是簡單的教授。他們不會讓孩子心情沮喪,而是鼓勵提問且具有幽默感,他們喜歡猜想故事情節,他們鼓勵孩子多讀並講訴自己喜歡的故事。
  • 作為父母,我們經常經歷一些「壞日子」。在「壞日子」裏,一切好像都與您不對勁......父母這個角色有時充滿了快樂,但同時也是一個壓力很大,讓人身心都很疲倦的事情,由此引發的生氣、發火、壓力過大都是正常的,但是我們還是要盡力把這種負面的情緒降到極低點。

  • 與別人保持良好的友誼是一種社交能力,對於孩子認識自己、他人與周圍的環境會有很大的幫助,也會減少孩子們在社會生活中的壓力,甚至於對於孩子成年後與異性的正常相處,事業的成功都不無關係。如果家長朋友們能在這一方面多多關心支援兒童的的成長,可能會起到一些積極的效果。
  • 中國自古就有「揠苗助長」的故事,農夫為了自家地裏的秧苗長得快一些,就把每顆秧苗拔高了一點兒,結果這些秧苗不但沒長高,反而很快就枯死了。心理學家David Elkind 在25年前就提出了「催促兒童 (Hurried child) 」這一問題,25年後的今天,他認為這種情況變得更加嚴重了,孩子們變成了外表稚嫩、內心複雜的「小大人」。
  • 一次我與一位心直口快的南非老師聊天,她半開玩笑的對我說:「你們中國家長在一起講話的時候像在互相喊叫一樣,聲音太大了,還有許多中國人在超市里購物時推來推去的,為什麼會這樣?」聽到這兒,我不禁漢顏,慚愧地很,我不也有這樣的問題嗎?眾所周知,中國家長以重視子女的教育出名,可是由於在大陸「受党文化」的影響,我們自身存在著許多自己都沒有認識到的「粗魯」行為,就使我們有時與西方文化格格不入......
  • 在寶寶的世界裏,玩具可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市場上的玩具又五花八門,讓人目不暇接。那麼選擇玩具時究竟應該注意些什麼呢?
  • (中央社記者葉子綱雲林2日電)一幢80多年歷史的木造平房,座落在清幽庭院中,就像一位充滿雋永智慧的長者,述說著歲月的刻痕,引人回味無窮,雲林故事館正散發這股氣息,伴你品味人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