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這一班真的很文學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3月12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擷瓔嘉義報導)從旅遊中書寫雜記,從雜記中透視文字美學,這一班真的很「文學」,嘉義市社區大學「福爾摩莎生態旅遊文學」班,12日才進入第二週課程,學員竟然就能大玩文字遊戲,過程中;即便只有小學學歷的學員,也都能細膩的想像大膽的用詞,把戶外教學中的一草一木、一溪豁一山巔、一片葉一朵雲,都化為詩情的感性的詞句。

喜好文學創作的陳柏濡,目前在南華大學環境藝術研究所碩士學分班進修,他說,為顛覆旅遊走馬看花的刻板概念,並嚐試把文字美學帶入旅遊意境,這學期限額招生15名學員,以引導式的講授大綱,牽動學員把賞景、思維、口語、文字、文法相連結,試著帶領學員走入生態旅遊,並從旅遊中留下自己的文字美學。

陳柏濡說,對環境的影響減至最低的自然旅遊、經濟上資助自然保育、可持續生態旅遊地點管理、有教育元素的旅遊活動都稱為「生態旅遊」,而旅行主體必須充分接受異文化的震盪、衝擊,並進一步彰顯內在的意義和價值,此為「旅行」跨入「文學」的必經之路,社區大學與學術、文學相關的課程一直都非常冷門,如何牽動社大與學員間鑽研文學之美,是這門課程開設的動機。

12日上午,學員沿阿里山公路轉入達邦公路,閱讀樂野、達邦、里佳等部落,同學一路將所見所聞,化作簡潔文字敘述了旅遊中的點滴,其中有詩情有感傷;自戶政事務所退休的王禮平如此敘述,滿目瘡痍的曾文溪,無解的台灣河川,山高腹地狹小;巨石、沙粒由山上沖刷而下,從上游就是災難,堆積造成橋樑生命短暫,教人心痛,下游的河水還沒完全利用就出海,比之江南的「小橋流水人家」有閒情逸致,觀光休閒,但我嘆息,台灣的遭災難頻仍。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