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輸入性通膨 台央行週一報告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3月8日訊】〔自由時報記者藍鈞達/台北報導〕國際原物料大幅上揚,台灣面臨進口產品上漲帶動的通貨膨脹,中央銀行在給立法院的業務報告中,也首次承認台灣正面臨「輸入性通膨」壓力。

立院正式開議,央行總裁彭淮南訂於下週一(10日 )前往立院財政委員會進行業務報告,由於物價節節上升,預料將會是立委質詢的重點;就央行提供給財委會的報告,也罕見地用「通貨膨脹因應措施」作為標題,宣示央行對物價極度重視。

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央行首次表明受國際大宗物資與能源進口價格持續高漲影響,台灣已出現「輸入性通膨」。央行報告認為,雖然1至2月平均CPI(物價年增率 )漲幅3.42%,但扣除不含家外食物的服務類(家內食物,多為台灣生產 )貢獻的0.71個百分點,剩下2.71個百分點,都容易受到進口物價上漲影響;表明1至2月CPI漲幅有79%都是受輸入性通膨所致。

報告也預估,上半年受國際商品行情攀升加上比較基期低影響,CPI仍會高達3%,但下半年比較基期因素消失,估計CPI年增率會降低到1%。至於從2004年10月以來,央行已調升重貼現率兩個百分點,不過,受進口物資上漲影響,CPI依舊居高不下,顯示調升利率對輸入性通膨效果並不顯著,市場也開始出現「央行3月27日可能暫緩升息」的聲音。

今年以來,央行放手讓新台幣走升,到週五(3月7日 )止,已升值1.693元,幅度高達5.5%,市場認為,這是央行抑制通膨的手段;報告也指出,2月份以美元計價進口物價年增率高達18.99%,但以新台幣計價,年增率卻滑落到14.06%,顯示新台幣匯率升值,的確有助於減緩物價上漲的壓力。

至於對出口商的影響,報告中強調,雖新台幣升值,但貿易對手國幣值也對美元走升,且統計到3月5日,新台幣對15國通貨加權平均匯率僅較去年底上升1.87%,影響有限。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