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親要放輕鬆

李偉文
【字號】    
   標籤: tags:

我們現在所處的這個時代已經是個全球化的世界,經濟全球化所帶來的高度競爭,改變了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使得每個人的工作壓力非常大,也不得不令我們擔心孩子的未來,在許多工作機會流失到所謂第三世界國家、世界已經變成平的情況下,許多父母徬徨著究竟要給孩子學些什麼,他們才會有競爭力?

現在很多父母親只要聽到商人恐嚇:「孩子不能輸在起跑點上」,馬上嚇得乖乖就範,把孩子送去五花八門的語言或才藝或潛能創意的補習班,於是父母親的功能變成「計程車司機」,每天穿梭在大街小巷接送孩子在不同的上課地點間奔波著。

提早學習一些屬於認知方面的課程,其實只會短暫地滿足父母親的虛榮感,以長期表現來說是沒有差異的,更危險的是會排擠孩子隨著大腦發育而該及時給予的正常發展,比如人格養成與情緒發展等等。人生不是短跑,而是比耐力比適應力的馬拉松長跑,當我們希望孩子贏在起跑點時,反而會讓孩子累死在起跑點上。

其實全球化時代最大特徵就是變動迅速,各個學門,各種產業,所謂「典範轉移」的速度非常快,現在所學的知識或技能,往往三年、五年以後,就完全被淘汰了,我們如何教導孩子現在根本就不存在的東西呢?因此,若是我們現在只逼著孩子花全部的精力去背誦課程的內容,即便多考了五分十分,在班上名列前茅,對未來的競爭力恐怕是不夠的,甚至可以說是完全搞錯了方向!

因此,回歸到孩子成長過程中最根本的人格特質與生活習慣的養成,可能反而是最重要的。也就是孩子能不能夠與別人合作?是否有足夠的韌性以及對生活的熱情?是否能夠自我管理?

這些人格特質是在孩子年幼時期,所謂情緒發展(個性養成)的敏感期,在生活中的實際情境與典範模仿中被內化成個性反應的模式。若是父母以強勢態度來主導孩子所有的學習進度時,或許短期內在考試成績或才藝表現還不錯,但是一旦脫離父母所能掌控或進入社會之後,往往因為喪失了對生活的熱情與缺乏自我管理的能力,在不斷挫折之下,反而產生精神障礙或逃避退縮的傾向。

尤其現在的父母常常把孩子所有的時間排得滿滿的,每天應付著學校與各種補習班裏從不間斷的考試,這其中最大的危險就是斬斷了孩子主動學習的動力,相反的,許多研究都證明,給孩子足夠的空白時間,同時讓孩子在大自然裏自在地玩耍,可以點燃他們對世界好奇探索的熱情,這些才是創造力與想像力的起源。

有很多著急的父母,知道創造力在未來的全球化競爭中是很重要的,於是就到處尋找那裏有教創意或教科學的補習班,大家都忘掉了,其實兒童本來就都是天生的科學家,直覺地渴望研究探索周圍的世界,可惜的是,他們的這種好奇心很快地被父母給毀了,在安排得喘不過氣的課程中,眼睛裏的光茫一天天暗淡下去了!

要孩子有創造力,保有好奇心,關鍵在於家長平日與孩子的互動裏,有沒有注意到以下幾點:

(一) 鼓勵然後聆聽他們發問。
父母不必一定要知道答案,也不必告訴他們答案,只要熱情地回應他們:「我不知道,不過我們可以一起討論與找答案!」

(二) 編故事,不要列舉一大堆事實。
給一個好的說法而不是單純的事實堆積,所謂解釋就是設法給我們觀察到的現象賦予意義,其實也就是編一個合理或好玩的故事。

(三)給孩子時間去想。
這是大人最常犯的毛病,問孩子問題,通常只等一秒鐘,孩子若是沒有回答,就馬上告訴他們答案。其實想想,我們也真荒謬,我們提的問題,大概都是經過了幾十年來(甚至幾千年)多少前輩的研究與發現,我們卻期待一個孩子在一秒鐘就想出答案?

(四)小心我們平常說話的用語
在討論問題時,不要脫口說出「對」或「很好」,如果是一般的鼓勵那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對於探索而言,這些讚美等於暗示討論已經完畢,有了標準答案。家長可以用「那真有趣!」「哇!我以前沒有這樣想過呢!」或者再多問一些問題,多提一些看法,讓討論持續下去,才會有更多的想像與新的可能性產生。

若是要談創意,標準答案會嚴重限制了孩子的思考,可惜在不斷地補習、考試之下,孩子的創意怎麼還有可能存在呢?

很多家庭或許會為了孩子教養問題鬧得夫妻失和或者徬徨無所適從,其實我總是覺得家長一定要放輕鬆,只有父母快樂自在,孩子才會有安全感,才能正常的學習與成長。好吧,若是你還是不知道從那裏開始的話,美國詩人艾蜜莉曾寫過:「我老是不知道從那裏著手,但是我相信從愛開始絕對不會錯!」

但是要注意的是有許多東西是以愛之名偽裝,比如說:「面子」與「恐懼」,愛是關切,是陪伴,但不是束縛,更不是佔有,當你脫口而出:「我是為你好」時,就要當心了!

我們常提到的「陪伴」,代表著與孩子譜寫共有的溫暖回憶,而童年中能保有許多如此的記憶,其實就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教育了!

轉載自李偉文中時部落格◇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身為高中生的父母,如何鼓勵孩子唸書,讓孩子擁有好成績呢?不可否認的,高中生已經逐漸長大,開始有自己的想法和見解,面對這些「大孩子」,只有「打」、「罵」和「逼迫」似乎不再有功效,反而容易造成親子之間的衝突,影響感情。

  • 住在都市裡也可以帶著孩子進行這樣的「定點觀察」。現代已有許多父母發現,讓孩子在大自然成長的必須性,已不下於學鋼琴、英文。可惜的是,就如同史英說過的:「對於孩子的成長,我們往往不只欠缺觀念,也欠缺條件,我們的生存空間太小,人太多,每個人又太忙。」
  • 面對自閉症的孩子,尤其是沒有自閉病症史的父母生下自閉症的孩子常不能理解原因。 自閉症的病因至今不明,多年來,研究人員嘗試從基因組尋找病因,最近發現從基因斷裂的情形研判自閉症的病因可能不只一種。
  • 傾聽時,可以表達一些支持行為,如拍肩、給予安慰等。(Shutterstock)
    「聆聽、聆聽。我很想這麼做,但他什麼都不告訴我!」我不知道曾經從多少已經不抱希望的父母口中聽到這句絕望的抱怨。其實,光是打開心房和耳朵並不足以讓孩子說話!
  • 我們必須做好心理準備,因為治療那些成長在缺乏關愛的家庭環境的兒童時,有可能會遇到龐大的障礙......
  • 對父母或教育者來說,最嚴重的兒童教育錯誤,就是對走上錯誤道路的兒童預言悲慘的結局。這類愚蠢的預言會助長兒童的怯懦,讓情況無限惡化。我們應該反其道而行,以正面積極的態度鼓勵兒童。
  • 德里克‧萊恩(Derek Lane)和林賽‧萊恩(Lindsay Lane)夫婦即將迎來他們結婚23周年紀念日,他們共同培養了一種自我控制和培養善良的家庭文化,相信語言是有力量的,規定一家人永遠不說「我恨你」這三個字,這幫助他們的五個孩子專注於建立積極的人際關係。
  • 十年前,一位有遠見的母親帶著對美國傳統價值觀的由衷欽佩、對學習永無止境的熱愛以及傳播善意的使命,踏上了在家教育(homeschool)的旅程。
  • 我們必須從「激發這類兒童的勇氣,並讓他們相信自己的長處與能力」來進行治療。
  • 具有美感教育的玩具去哪兒了?如今,走進百貨商店的玩具通道會讓你嚇一跳。炫目的色彩和燈光向你閃爍著,預先錄製的聲效在空氣中噼啪作響。一切都過於張揚和誇張,到處都是醒目的商標。真正有教育性、想像力和美感的玩具去哪兒了?孩子們對世界最初體驗的那些健康又美麗的玩具在哪裡?好在它們仍然存在,只不過比以往更少見到。這裡列出一些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玩具清單,這些玩具可以培養孩子的運動技能、想像力、樂趣、創造力以及與美好現實聯繫的體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