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教無類法新制 加強關注少數族裔學生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4月27日訊】(大紀元記者林節編譯)美國聯邦教育部長史派林斯近日對教育法律「有教無類法」(No Child Left Behind Law),提出改革建議,規定在2012-2013學年,全美各州必須用統一的方法計算其學生畢業率,以解決美國學生的輟學問題,並且密切關注少數族裔學生的表現。

「有教無類法」規定,三至八年級的學童須接受閱讀和數學能力檢測,並於其後升至高中時,需另再測驗一次,並期望所有學童都能在2013年到2014年以前,都已接受過閱讀和數學能力方面的分級能力測驗。

布希總統22日發表聲明說:「新法規將解決美國的輟學危機、強化追究責任、有助改進表現極差的學校,並確保更多學生能夠獲得理想的個別指導。」

批評者指出,至今已施行六年的「有教無類法」,原本只根據測驗分數,而不根據畢業率來作為考核學校的依據,導致某些學校排除成績較差的學生,或只讓他們去讀不拿文憑的課程。

新規定除了參考整體畢業率,同時也將少數族裔學生的畢業率納入作為考量學校的標準之一。新法規規定各州只將那些正常畢業並獲得正規文憑的學生納入畢業率估算的考量範圍。全美國約有70%的學生為按時正常畢業並且獲得正規文憑,然而西語裔和非洲裔學生的畢業率卻只有一半。

此外,研究指出,那些延遲畢業者或者是藉由另外管道,像是依賴同等學歷測驗(GED) 獲取畢業文憑的學生,通常在學校課業上或是工作方面的表現差強人意。然而,近來美國各州估算學生的畢業比率的方式各異,其中大多數的資料來源皆為不可靠的輟學資料,因而高估了畢業率。

為此,新法規定在2012-2013學年,各州必須採用統一的方法來估算各校學生畢業率。新法規將於今年秋季定案,定案前教育部樂於採納大眾意見。

教育部估計,那些符合資格並有權接受個別課業指導的學生中,只有14%接受了指導。符合轉學到好學校的學生中,只有一小部分轉學成功,原因是他們並未被及時通知名額有缺。因此新法規規定,學校必須至少在開學前14天,公佈可接受的名額。

新法並要求學區應通知低收入家庭學生的家長,學校提供免費的個別課業指導服務如果學區無法配合,聯邦將降低對其補助。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自由亞洲電台記者楊家岱採訪報導)中國社會科學院最近出版的《2008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藍皮書呼籲通過制度創新,突破以戶籍為主的教育管理體制,為廣大農民工子女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機會。
  • 紐約市長彭博和教育總監克萊恩14日在Harlem Renaissance高校宣佈月底將有5,000位學生畢業於紐約市首創的事業發展計劃—「學習工作」(Learning to Work)計劃。畢業生將獲取高中文憑。市長指出﹐畢業率達95%﹐比一般高中校畢業率高三倍﹐顯示計劃的成功。
  • 2006-2007年安省中學生的畢業率達到了75%,比前些年有大幅上升。

    安省教育廳上週晚些時候公布的數據顯示,2006-2007年安省中學生的畢業率達到了75%,比一年前上漲了兩個百分點,比2003-04年上漲了七個百分點。這也就意味著,每年安省的高中畢業生增加了10500人。

  • 布什總統2002年1月8號簽署了名為“不讓一個孩子落後”的教育改革法案,從2004-2005學年開始實施,目的是提高公立中小學教學質量。然而,2月26號公佈的一項調查顯示,美國青少年的歷史和文學知識功底仍舊非常薄弱。
  • (大紀元記者梁路思香港報導)一項調查顯示,本港小學同工在30項教改政策中,最不同意的和認為最應廢除的是:要求收生不夠的小學學校,在三年內要結束該校(63.7%) ;教師語言基準試(後改稱教師語言能力評核)(41.4%);實施全港系統性評估(39.9%)。

    負責該調查的初等教育研究學會表示,現時政策規定若小學開班人數收不夠教育局規定人數,第二年就不允許掛牌招生,3年內該學校就要停辦,那麽,其它就讀的學生就會被迫解散,非常不公平,會給學校、師生太大的壓力。這個政策極不合理甚至是粗暴。

  • 澳洲聯邦教育部長吉拉德稱,對大學的複審不會延誤政府承諾的對高等教育的改革。
  • 【大紀元4月2日報導】(中央社華盛頓一日法新電)根據今天公佈的研究,美國十名公立高中生中,有三人無法畢業,大城市學區的中學生,每兩人僅一人畢業。
  • 最新的一項調查報告顯示,美國有的大城市高中學生的畢業率非常低,最嚴重的每年有大約一半的學生沒能獲得高中畢業證書。到底是甚麼原因導致這種情況的發生呢?美國社會要採取甚麼樣的措施來解決這個問題呢? (w2008-04-09-voa43.cfm)
  • 「有教無類」在中國的教育史上延續了幾千年,結果在教育產業化之後半途而廢,取而代之的是教育高收費、亂收費「吃人」之事屢見不鮮,上學難的大山連年來高比五嶽。這種行業性的殘酷壓搾,在中國正悄然導致民心的批量流失,并無聲葬送著國家的前程。不論是現在還是將來,國人若普遍只有初中文化底蘊,「科技興國」便如俟河之清。目兔顧犬,堅決遏制教育高收費和亂收費,已是刻不容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