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航空產業慘兮兮 遠航恐是冰山一角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5月1日訊】(據中廣新聞彭群弼報導)遠航爆發財務危機,國內其他航空業者,經營狀況也受到油價衝擊,並不理想。華航、長榮今年第一季都虧損了超過新台幣二十億元!對此,國內資深航空界人士憂心指出:航空的整體產業環境迅速惡化,已經到了面臨裁員、減薪的困境。另一位航空公司的高層主管也警告,兩岸三通最多只是「強心針」,絕對不是「大補丸」。業者憂心,未來三通之後,台灣業者無論質、量,未來都無法與對岸的航空業者相比,兩岸的利益,能否支持營運,其實仍然存在相當大的變數。

遠航爆發財務危機,看在國內其他五家航空業者的眼中,憂喜參半,憂的產業環境的確很糟,偷偷高興但不能說的秘密是:如果少了一家,少點競爭,或許還可以混久一點。

一位退休的航空界高層主管憂心的表示:多年來航空產業從未出現如此嚴重的谷底,幾乎所有業者都在虧損,華航及長榮日前剛出爐的第一季數字,處境都相當困難,超過二十億元以上!幾乎比去年還要多!因此他認為:航空產業已經到了最嚴重的時刻,他呼籲政府不能坐視,五二零之後,新任交通部長應該立即邀集專家學者,提供建言。此外,他對於外界抱有高度期待的兩岸三通也不看好。

他表示:目前節日包機的架構是「兩岸各指定六家」的做法,雖然人人有機會,但如果台灣的航空公司減少,對岸卻維持不變,反而成了以寡擊眾的不可能任務。近幾年大陸航空業者快速增購新的飛機,服務升級,無論質量,都迅速成長,台灣的業者未來很難競爭。另外一位航空界高層主管則是認為:兩岸三通的確會帶來商機,但是效果充其量,只是「強心針」而已,最多讓業者可以撐一下,但究竟要如何自救?仍需要從整體產業面去檢討,不是兩岸三通可以解決。油價支出雖然居高不下,但為何新加坡或國泰航空,依舊創造可觀的利潤?為何航空產業每年創造千億的業績卻根本賺不到錢?這樣問題都必須徹底思考。

評論